关注四川特色村寨心向党共开团结幸福花
2022/8/17 来源:不详近年来,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创新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作为民族工作的重要单元,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生态保护等紧密结合,有力夯实促进共同富裕、实现长治久安的基础。
截至目前,四川全省共有24个特色村寨被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图为四川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供图
转思想调模式脱贫攻坚起示范
党的十九大以来,四川全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各族群众投身脱贫攻坚伟大事业,动员各族群众参与村寨建设,有效激发群众的建设热情,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以主人翁的态度投入到脱贫攻坚事业中来。
其中,各村寨依托本地资源,因地制宜调结构、谋思路、选产业,基本形成了-2项民族特色产业,很多村寨形成了农、商、旅游、休闲等服务的格局,成为民族特色村寨可持续发展的强力支撑。
位于阿坝州黑水县沙石多乡的羊茸村,曾经靠放牧、挖药为生的当地藏族百姓,如今在家门口就吃上旅游饭,唱起致富歌。这个只有45户人人的村寨,脱贫攻坚结束以后,户均年收入就达到了元。如今这里是一个集康养、休闲、旅游、娱乐、餐饮、住宿、购物、度假、体验民俗风情为一体的新式藏寨。
据了解,羊茸村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确定了“康养羊茸”的旅游定位,确立了“公司+支部+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依托生态蔬菜、凤尾鸡、藏香猪、黑水蜂等农牧产业,让游客就地吃上生态、绿色食物,发展饮食养生。
在大力推进全域旅游的当下,像羊茸村这种依靠旅游发展致富的民族村寨,正在川西高原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生活在这片土地的各族群众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走上了“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拥有好身子,物质富裕、精神富足”的“三好两富”幸福生活。
图为四川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供图
保传承促三交区划调整做文章
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为协调各方力量和资源,形成任务共担、同创共建、资源共用、成果共享的工作格局,四川全省各地在村寨建设中普遍进行多部门资源整合。
据了解,在资源整合过程中,民族工作部门发挥牵头作用,加强与发改、财政、住建、文化、旅游、扶贫等部门的联系,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彝家新寨、美丽乡村、传统村落保护、移民搬迁、扶贫、乡村振兴等各专项规划相衔接,与大扶贫、大旅游、大健康、大生态等产业相结合。
与此同时,各地村寨在建设过程中,组织群众开展特色民居保护改造工程,对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的民族民居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抢救保护,对一般性民族民居按保留民族传统特色、适应现代生活的原则进行装饰和改造,对缺乏民族特色的建筑进行饰面改造。
位于甘孜州丹巴县的墨尔多山镇,经过乡镇区划改革调整,在地名的演变中,实现了产业的蝶变。以前的村寨道路只有一条土路,尘土飞扬,路况极差。曾是丹巴文化馆馆长的桑丹,作为村寨的村民回村创业,他敏锐地看中了当地独特的民族文化和良好的旅游势头,当起了县里的旅游接待示范户。
创业中,桑丹将自己家原有的72间客房改装成了5间,修建了露天恒温游泳池,走上了高端民宿发展路线。民宿的发展和聚变,也带动了村寨里的百姓迅速致富,不少家庭正趁着疫情淡季期间装修升级,蓄势以待,也让当地产业规格和发展水平高于丹巴县其他乡村。
当前,当地村民不论男女老少都汉语流利,与游客交流起来没有障碍。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在这里除了能探寻到保存完好的古东女国文化,还能在民宿里学习唐卡绘制、特色服饰织绣,甚至还能看到藏族碉楼的营造技艺,大家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改条件壮集体乡村振兴做表率
近年来,四川省以保护和改造特色民居、培育特色产业、发展特色村寨文化、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活动为主要内容。在进行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通过抢救、修复和建设一批带有民族特点的特色民居,逐步使各民族村寨形成“一村一特”的民居建筑格局。通过培育和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传统民族工艺品生产、发展壮大乡村文化旅游业等措施,培育和发展一村一品的特色经济,增加群众收入。
位于阿坝州茂县凤仪镇的坪头村,如今有特色民居户、总人口人,主体少数民族人口为人,村镇集体年收入80万元,每户年平均收入达元。
村寨的房屋“依山居止”,沿袭了羌族传统建筑风格,村内流水潺潺,小巷通幽,栈道连接着房前屋后。羌寨一直保留着古老而独特的传统文化,民风古朴、风情浓郁,寨内服务设施齐备,已按星级标准建成接待中心一家、各具特色的乡村酒店30余家,还有一些家庭式旅游客栈。
在羌寨里,游客可以品羌餐、饮咂酒、跳莎朗,参加推杆、筛糠等充满情趣的羌族文化活动。坪头寨现已成为很多游客理想中的休闲度假、特色观光、生态旅居、感受羌族文化的旅游观光体验地。同时,这个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其培育的苹果种植产业,已初具规模,高端苹果远销海内外,每亩产值达4万余元,不断向着乡村振兴迈步前行。
扬文化重法制村规民约显团结
文化是特色村寨的“魂”,四川注重民族特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坚持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挖掘、继承与创新并举。
据了解,建设特色村寨过程中,四川一方面注重挖掘整理,对民居建筑、饮食、服饰、风俗等民族文化进行挖掘整理,搜集当地民间故事、保护文化古迹和整理历代名人文化事迹。
另一方面,四川重点建好文化阵地,各特色村寨大都建设了民族文化活动广场、民俗文化陈列室、民族标志性建筑等文化活动场所。全省大多数村民着本民族服装、会讲本民族语言、熟悉本民族文化,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位于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的迤沙拉村,有特色民居户、总人口人,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有多年历史。因长期的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拥有独具特色的谈经古乐、歌舞、饮食文化,以及与凉山彝族服饰不同民族服饰,建筑物多江南水乡特色,房屋户型一般以小四合院为主,均属土木结构,板筒瓦屋面,细部多有板壁装饰、木刻雕花,做工精细。
年,村子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年,被国家命名为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除此之外,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传统习俗得到了尊重,“耍坝子”“火把节”“转山会”、赛马、“祭山会”“三月三”、摔跤、推杆等健康有益的民族节庆、祭祀、竞技活动持续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得到丰富,村寨的文化特色和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在特色村寨建设实施过程中,四川各级民族工作部门不断加大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和民族团结进步知识的宣传,通过把民族团结进步内容纳入村规民约,融入日常生产生活之中,开展文明家庭、民族团结评比等活动,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来源:中国新闻网)
END
推荐阅读习近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全文
王晓晖在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我省统战系统传达学习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共绘最大同心圆谱写奋斗新篇章——党的十九大以来四川统一战线工作回眸干货满满,这次的通讯员和舆情信息员培训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