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石浪洛水溯源系列之一荐读曲焕平
2022/7/18 来源:不详“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沙。”我们从巩义出发,溯源而上,仿佛行舟在古老的神话里,在刘禹锡那河水澄明、春光和煦的浪淘沙里,一条河从远古而来,荡胸而去。
从登上伏羲台开始,天地骤然开阔,岁月和河流交汇形成的阴阳世界,充满了玄妙和神秘。从历史的烟霞深处走来的先人,他们解读着洛书,演绎着生命的传奇;大禹导洛入河,开启了祖先智慧之门,让神话长满一架架大山;一代代帝王走上祭坛,虔诚地向上苍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那位涉洛水东去的曹植的背影已随烟尘散去,千载之下,我们也无法打探那东去的渡口,是在巩义的黑水潭渡口,还是偃师伊洛河交汇处的古渡口,只有洛神“罗衣何飘摇,轻裾随风还。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的倩影,在世人的每一次惊羡中渐次清晰。那些撼人心魄的神话故事,那些绵缠悱恻的历史传说,那些先贤圣哲的履痕遗韵,从此在我们的血脉里扎下了生命、情感和文化的因子。
从此,洛河便在我们的身体里晨吟昏唱,不绝如缕。
溯源洛水,我的笔触一下子探进了人类生命的源头——花石浪,而一场纷纷扬扬的细雨飘洒进我们情感的世界。
是一场梦?当我们一群人溯源而上,抵达这个让人朝觐的地方——花石浪,恍然已越过了千年。千年的洛水,千年的雾霏,千年的谜团,在我们穿越般的寻觅中,露出了久违的容颜。
是上天特别的厚爱和恩赐吗?八百里秦川伸出宽阔的臂膀,将洛南轻轻拢在怀里。而洛河更像一道明亮的琴弦,在这片毓秀的土地上静静地奏响着生命的乐章。
当我们溯源的车队走进洛南县,这片神奇的土地,以它的古老和质朴诱惑着我们的脚步,新鲜着我们的视野,生动着我们的追寻。那些河滩边坐落有致的房屋、扯着丝瓜架的窑洞、山野里哞哞叫着的牛群……一切是那么熟悉,一切又是那么陌生,青葱的山野间那馥郁的气息扑面而来,仿佛曾经过往的记忆,从血脉深处汩汩地冒出来,我们像一群游子忽然找到了回家的路。
冥冥中,一定会有一场雨,淋湿我们折断的翅膀,让我们在风雨的洗礼中找回失去的一切。事实证明,苍天对我们的眷顾真真切切,又仿佛似曾发生,我们在大雨初霁的山道上泥泞前行,俨然走在先人为我们设伏的一场预谋里,就像一个古老的约定,在千年前,他们就一直等着我们这群人,等着我们集结在一起,然后慢慢走进他们预设的路径上,一步一步在先人的脚印里烙上我们清浅的履痕。
一条荒草没膝的发白小径,蜿蜒着,伸向光秃秃的半山腰。我们在上边攀藤扯蔓,没有人大声谈话,仿佛一群探宝人马上要攫取宝藏一样,大家都怀揣着一份久违的神秘和激动。在几处险要处,惊起了几声尖叫。领队的洛阳市文学院院长杨晓红女士一边在前边探路,一边招看大家的安全,俨然一个长者,带领着队伍在蒿草丛中崎岖行进。
我突然陷入一片幻觉之中,不知是队伍在移动,还是道路在延伸;不知是人类在进步,还是历史在前行。在蒿草满坡的陡峭间,先人的身影跃动着最初的艰难、坚韧和坚强,我无法想象他们在千百年的岁月里,经受了怎样血与火的“修炼”,才在山崖上,让这一条陡窄的小路走向了宽阔,走向了远方。
据洛南县地方志介绍,这里集聚了已发现的古人类旧石器时代遗址多处,沿南洛河的发源地洛源镇顺流而下,直至出县境的灵口古镇,遗址的密度和遗物的丰富,国内外鲜有可比者。这多处遗址,跨越了距今80万年至5万年的漫长历史。它们既有洞穴类型的居住生活遗址,也有旷野类型的露天生产活动场所遗址;既有分散的点,也有点点毗邻、相互守望的群;既有攀爬于山岭溪流上的小道,也有奔走在黄土梁塬沟壑里的坡路。古人类的脚步像血脉一样,在这里向周围四散开来。
走进洛南,探秘古人类的遗踪,仿佛演播诗史般的大型电视连续剧,每一次探索,每一次发现,都只是这部剧中的一个美妙新奇的情节,每一次搜寻,每一个疑问,都让我们陷入深深地思索。
当我们一步步走近花石浪,这个多么诗意盎然的名字,在我们的心里撞击出了神秘和好奇的巨大声浪。当地人这样描述,因该灰白色灰岩山体,表面突兀而起,高低不平,错落有致,远眺像澎湃的浪花一样绵延起伏,故称为花石浪。
然而,当我们攀援而上,终于抵达花石浪龙牙洞遗址,却不免为之唏嘘。说是洞,其实仅仅是山壁上的一道裂隙而已,阔约数步,无奇无险,一眼便能看到底,里面空空如也。而黧黑的山壁,也许是先人常年烟火烧燎所致,也许是灰白的石质使然。花——石——浪啊,那些石头开出的花朵在哪里?那些花朵涌动的波浪又在哪里呀?
可是,就在这个平淡无奇的地方,却诠释着生命的传奇。当地的一位导游给我们勾勒出这么一幅图景:就在这么一块空间里,挖出了近40种鸟类、哺乳类和水生动物化石,有熊、狼、鬣狗、貘、犀牛、大象、鹿、鼠、豪猪、河狸、牛、马、野猪、乌龟和鱼等动物,还发现了人类生活踩踏面、灰烬层等与早期人类用火有关的遗迹现象和遗物。在洞中一个岩壁角落,有火烤痕迹,推测那是古人类保留火种的地方……
轻轻撩开罩在“洛南猿人”身上神秘面纱的,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研究员王社江。上世纪80年代初,他对自己发现的这个地方惊喜不已,在寂寞单调的挖掘工地,像一位演奏高超的音乐家,在简单重复的枯燥开挖清理工作中奏响了一曲美妙绝伦的旋律。一方开掘面就是一曲咏叹调,定位的白线绳儿经纬纵横,宛若五线谱,现身亮相的器物便是音符,他一天到晚用小镢儿、小铲儿叮叮咚咚,时而有轻重急缓之别,时而有浓疏骤慢之分,一声声惊醒了先人香甜的梦境。
就这样,那些刀、锤、铲,球、核……它们在王社江的手中,井然有序地排队归类了,成为远古人类使用的砍砸器、手斧、薄刃斧、手镐、石刀、石球、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等等。这些毫无瑰丽色彩和奇特形状的石器,从深埋的黄土里走出来,向世人述说着人类最伟大的创举。
就是从这些远古的器物,我们认识了花石浪;也是从这些粗朴的创造,我们融入了先人的生活。人类就是依靠着自己不断的发现和发明,从岩穴走向了都市,从大地走向了海洋和天空,成为世界的主宰者。
走出花石浪,我们的身影依然在先人的视线里,无论我们走多远,历经多少岁月,先人的热血永远在我们的血管里涌流,先人的火把永远照耀着我们思想的天空。
花石浪,有谁能读懂你,是那一场场风风雨雨吗?人类的历史,就是这样穿越那一道道风帘雨幕,一直向前,向前!
花石浪,有谁能理解你,是那一次次花开花谢吗?无论经历怎样的挫折、痛苦、失望、迷茫,人类总能一次次绽放出自己的美丽,演绎生命的传奇!
溯源洛河,让我忽然彻悟:人类最伟大的事业、最伟大的创造,总是孕育在最平淡无奇的地方。也总是在这样简陋的地方,才赋予我们思想以更加广博无垠的遨翔空间。
走出花石浪,让我猛然惊醒:无论我们有过多少次摸爬滚打,我们都永远向着自由、幸福和美好的前方。
啊,花石浪,一部文明发展史源头的奇葩!
组版王睿鹏
作者简介
曲焕平,又名张萍,洛宁县底张乡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河南省分会会员,河南省劳动模范,洛阳市优秀专家,洛阳市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洛阳市作家协会理事。现任洛宁县作家协会主席。
先后出版文学作品集《大阳撷英》《中原星颂》《竹乡月痕》3部,在全国报刊杂志上发表文学作品及理论研究文章余篇(首),共计余万字,荣获国家、省、部级文学作品奖42项。创作的《美丽的洛宁我的家》《洛宁,我亲爱的家乡》《洛书故里我家乡》《洛水河畔我家乡》等音乐作品,被广泛传唱。
本文作者曲焕平授权河南思客独家刊发
转载请注明出处:河南思客
博客/微博/ 委 陈 旭 江 雪 庄凤娟
王立国 李智信 张红阳
胡建武
总策划 吕佩义
统 筹 杨海燕
曲焕平的相关文章●黄河明珠黛眉山
●瑛子和她的父亲
●和煦洛水春意浓
●我骄傲,我是一名人大代表
河南思客阅读,做个思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