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GDP第一,福建这个被低估的宝藏城市

2022/9/19 来源:不详

最近,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已经在福州拉开帷幕,由于疫情在全球持续肆虐,本应在年举办的大会延期到今年。

此次大会上,中国参选的项目是“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由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及其关联环境和空间构成,这也是中国年唯一的申报项目。

泉州22处遗产点展示,来源:《泉州申遗文本(版)》

上个月,咨询机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建议将泉州项目“无保留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身为今年申遗的一根“独苗”,泉州这座城市,不少人却觉得很陌生。

历史上,宋元时期的泉州是东方第一大港、世界海洋贸易中心,传闻马可·波罗曾盛赞:“刺桐(泉州)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

在今天,看似名气不如厦门、福州大的泉州,年GDP破万亿,达.66亿元,已经连续22年保持福建省全省第一。

泉州的申遗之旅始于年,如今即将迎来结局,而这个兼具古老与现代气息的宝藏城市,也是时候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了。

阿信只想说,泉州,求求你别再低调了

“涨海声中万国商”

今天的泉州别称鲤城,城市中心老城区形似鲤鱼,由此得名。

梳理历史,泉州的发展用“鲤鱼跃龙门”来概括,再恰当不过。

地处中华东南闽地的泉州,两汉时期闽越部落的后代在这里发展壮大,形成县级组织,以后历代分别被纳入会稽、建安郡下,成为东吴文化区的一环。

隋唐时期闽东南行政划分多有变动,泉州屡经拆分、更名,甚至一度“泉州”之名属于福州有84年之久。

夕阳下的泉州

古泉州东面临海,拥有众多天然良港,另一方面,东南多山地丘陵,地形崎岖,古代泉州地形虽以丘陵平原为主,但与南北两侧陆路交通不便,取道海路变成了人们外出贸易的更便捷之选。

这样的天时地利,是日后泉州崛起的先天条件。

由于地处偏安,泉州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免于战火纷扰,同时躲避战火的中原大族南渡来此,也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与技术。

此次泉州申报的22处遗产点之一,位于石狮蚶江镇的石湖码头,又名林銮渡,就是唐代航海家林銮为通勃泥(北婆罗州)而建的码头。

东晋时,林氏家族从河南躲避战火南下,据记载,开元年间(8世纪早期)林氏已经拥有数十艘大船,贸易往来于夷州、琉球、南达菲、蒲端、甘棠、渤泥等众多海外城市之间。

隋唐之时,泉州已经是相当成熟的商业重镇了,与广州、交州、扬州成为当时的中国四大外贸港口,有诗歌留下了“市井十洲人”的描述。

此刻的泉州,离最繁盛之港只差一步。

晚唐五代,中原再经战火,许多重要的商贸城市受到极大摧残,而泉州在闽国旧臣留从效的治理下再度免于战火波及。

留氏治泉州期间,鼓励手工业与商业发展,并大力拓展海外贸易,鼓励与阿拉伯、东南亚各地展开商业贸易。

据载,他扩建了泉州旧城,环绕城周种满了刺桐树,泉州自此得名“刺桐城”。

刺桐花

随后,这座城市迎来了它在宋元时期历经四百余年、“东方第一大港”的繁荣巅峰时期,实现了真正的鲤鱼跃龙门。

有一位传说中比马可·波罗还早四年来到中国的意大利商人雅各·德安科纳,写了一本书名叫《光明之城》,专讲泉州。

“街上有如此众多的油灯和火把,到了晚上这个城市被映得特别灿烂,在很远的地方都能看到它。

虽然《光明之城》的真伪问题至今仍存在不少争议,但就像马可·波罗是否来过中国的问题一样,这不妨碍我们理解泉州在宋元时期全球世界中的显赫地位,以及这个自由多元的商业城市在当时的整个世界中引发的浪漫想象。

今天的人们沿着石湖码头,以及作为航海信号标志的六胜塔前行,就可以重温宋元时外国商船入港、商人入埠时的路途所见。

除了来华的外国人,泉州本地商人也会频繁往来海内外。

船舶装载大量货物,航海旅途遥远、航行周期漫长,往往是秋冬乘西北风南下东南亚各国,春夏乘着东南风北上回到泉州港。

泉州惠安女,摄影:黄恒日,图片来自《给孩子的中国国家地理:东南·岭南山海间》

当地官员常常会在距江口码头不远的真武庙祭海神,祈愿出海的商船、使者能平安归来,九日山上的摩崖石刻就记录下自宋朝以来祈风典礼、祭祀海神的事迹。

石刻至今留存59方,见证着海上丝绸之路东端曾经的盛况。

遍地都是古迹,咱厝人,骄傲!

走在泉州的街上,很容易发现,这是一个街头巷尾遍地都是古迹遗址的城市。

九日山祈风石刻、市舶司遗址、天后宫、真武庙、泉州府文庙、开元寺、老君岩造像、清净寺、洛阳桥、安平桥、石湖码头、六胜塔、万寿塔……

这些古迹大多始建于唐宋元三代,却能历经千年至今仍存。泉州对古建筑的保存,可以说在众多文化古城中也堪称独一份。

泉州的古代航标——石湖六胜塔,摄影:张梓昌,图片来自《给孩子的中国国家地理:东南·岭南山海间》

泉州人爱自称“咱厝人”,古厝,是指年代久远、造型优雅的古建筑。

生活在泉州这样一个拥有大量古建筑,且保存状况良好的城市里,“厝人”的骄傲感油然而生。

西街上建造于宋代的开元寺双塔,是泉州古城的标志性建筑。

以开元寺为中心,向东宫西南北四方望去,能遇见各式不同的古迹建筑:基督教泉西堂、供奉妈祖的天后宫、涂门街关帝庙、古清净寺、元妙观……

泉州西街中的开元寺,摄影:张梓昌,图片来自《给孩子的中国国家地理:东南·岭南山海间》

泉州甚至保留着中国仅存,也是世界仅存的摩尼教寺庙,即元朝时建立的草庵寺。摩尼教,也就是大家熟悉的金庸老爷子笔下的明教。

泉州古迹之密,说“几步一古迹”也不为过。

仅在泉州市区中心的鲤城区,就汇聚了十余处遗产地点,沿着全长仅1千米的涂门街步行,就可以顺路游览清净寺、府文庙两处重要遗产地,此外还会途经通淮关岳庙、东观西台、祖闾苏、世家大厝、东鲁巷、三十二间巷等一系列古建筑遗存。

涂门区域是宋元时是外来商人的聚居地,外来商贩大多沿着城墙与市集,或是沿着各类寺庙周围定居下来,逐渐形成了较稳定的聚居区,来自不同地区、拥有不同肤色与信仰的商人们也在这里建起自己的宗教建筑。

鲤城区清静古寺的拱门穹顶,李琼/摄,图片来自《给孩子的中国国家地理:东南·岭南山海间》

因此,小小的泉州街巷之中,可以汇聚孔子文庙、伊斯兰建筑、佛教塔院、道家观宇,而闽南传统建筑周围,又点缀着来自中亚、阿拉伯、东南亚诸国的异域风格。

如今鳞次栉比的红砖古厝中,是普通人买菜、做饭、闲聊的日常生活。

“仙气”和烟火气的不断交融,重要古老遗迹融入了市民生活,构成了“厝人”的骄傲。

也正是这样多元、庞杂的经济活力,不间断的居民活动,古厝的生机才能得以留存。

念念不忘的古早味

泉州地处山海之汇,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馈赠给了人们丰富的食材,让泉州人的餐桌上,既有山珍又有海味。

软嫩不腻的姜母鸭,老姜的滋味独特浓厚,满满一锅,春夏祛暑湿,秋冬祛肺燥;

图源《泉州味道》

酥香鲜美的蚵仔煎,海蛎肥硕,面糊脆而不软,内里滑嫩,这道原本是先民在贫穷中发明的创意料理,如今是家喻户晓的名小吃;

图源《泉州味道》

还有咸鲜微辣的沙茶面,碱水油面配上猪肝、鸭血、鲜鱿鱼各式辅料,淋上滚开的沙茶酱汤料,这道东南亚的舶来菜品,已经成为家乡的味道……

图源《泉州味道》

泉州的小吃品类繁多,用料讲究,做工精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散发着一股浓浓的古早味。

古早味这个词,可以说是专门为泉州菜量身定做的。这个地道的闽南词汇,用来形容古旧的味道,也可以理解为“怀念的味道”。

比如最具代表性的泉州小吃——面线糊。泉州人寻常的日子从清早一碗面线糊开始,忙碌一天过后也以一碗面线糊收尾。

图源《泉州味道》

面线糊讲究鲜、香、淡,色泽通透,汤汁浓稠,面线糊而不烂,再搭配上大肠、油条等,口感层次更为丰富。

制作面线糊的面线极为讲究,均细、有弹性、不易碎裂为佳品。熬汤的底料有海鲜和大骨等,汤汁是面线糊味道的精髓,熬越久越入味。

图源《泉州味道》

这道其貌不扬的小吃,给海内外许多泉籍的乡亲华侨带来很多美好的回忆,让漂泊的他们时刻意识到,自己的根在泉州。

同样在活跃在泉州人日常记忆中的,还有小吃土笋冻。

闽南人称为土笋的这种食材,藏在沿海滩涂的淤泥里,实际上是一种学名星虫的环节软体动物。

图源《泉州味道》

挖土笋并不难,但近些年土笋产量减少,更需要的是耐心。好的土笋滚圆细长,肉质鲜美。

追求古法制造的泉州人,一定会用柴火熬煮,让土笋中含有的胶质溶于汤中。熬煮完毕后捞出土笋,装入碗中,浇上清亮的汤汁,再放上冰块,让其冷却凝固。

图源《泉州味道》

最终成型的土笋冻晶莹剔透,再淋上蒜泥,香醋、酱油秘制的酱汁,提鲜去味,就可以上桌了。

坚守在人,传承也人,泉州古早的味道经过岁月的淘选,依然留在今日的餐桌上,这是机械化流程生产无法比拟的。

同样追求古法制作的,还有泉州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卤味。

洪濑古镇,泉州下辖的一个小镇,因为卤鸡爪闻名全国。这道看似平凡的小吃,背后却有一套严谨的制作工艺。

洪濑鸡爪在选材上要求很高,鸡爪须个个白嫩,没有一点点黑茧子。

而在古法制作中,卤制需要几十种天然中草药材,当归、枸杞、生姜……辛香料的碰撞调和,付诸时间的等待,慢火细炖,让鸡爪吸收卤汁的精华。

图源《泉州味道》

这样卤成的鸡爪色泽红润,辛香扑鼻,肉质紧实,淋上麻油提鲜,吃起来透骨生香、筋道浓郁。

图源《泉州味道》

在历史上,泉州一直都是一个多元文化融合之地,中原人不断南下定居闽南,泉州人出海南洋又回乡,各地的味道都汇集在了刺桐。

在这座弥漫着海商文化的开放城市,食材与烹饪记忆也随着人们的迁徙,在这里不断落地生根,交流融合,最终变成了乡愁的代名词。

余光中在八十三岁时,回到故乡泉州,写下了被称为泉州版《乡愁》的长诗《洛阳桥》,道出了远在他乡的泉州人的心声:

刺桐花开了多少个春天

东西塔对望究竟多少年

多少人走过了洛阳桥

多少船驶出了泉州湾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16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 2025年1月2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