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图色儿开启寻根之旅

2023/6/28 来源:不详

冬日的暖阳温普照大地,民安桥下,泸江河清澈见底,萌萌的鹅群在溪流边地晒着太阳,有的单膝假寐,有的四处张望,自由地“享受”着它们的慵懒时光。桥边,几位的摆卖甘蔗、拐枣、凉米线等特色农产品的村民面带微笑,有意无意地打量着路人,不时热情地招揽着驻足购物的游客。

民安桥

这是孟冬时节,建水团山村口泸江河边的一幕。近年来,随着建水全域旅游发展的推进,团山日益声名远播,到访团山者渐渐多了起来。笔者曾多次到访团山,皆匆匆一面,无暇流连。今年岁末再到团山,除了瞧见其热闹的一面,也领略到团山幽静古朴的内在气质。

团山是彝语“图色儿”的音译,意为风景秀丽的地方。从民安桥沿着路边上去多米,即是团山村所在地。村口已修建宽敞的停车场、整洁的旅游公厕,有着其他旅游景区都应该具备的元素。沿着停车场旁边的台阶拾级而上,于村子高处的标志性建筑大门上,“团山村”几个大字格外显目。据团山张氏十六世张立永在《团山我的家乡》一书介绍,明朝洪武年间(年——年),团山村张氏始祖张福由江西省饶州府鄱阳县许义寨贸易至建水,始居西门外兰头坡,继迁泸江河上游张宝石寨,后观团山形势耸拔,众山环拱,甲于他境复移而居之,随建百世之业。

池塘

如罗马并非一天建成一样,团山村也经世代努力,一步步建设、打磨,才有今天的模样。团山民居建筑在清朝以前均为汉、彝的土掌房,清乾隆年间建有少量瓦房。清光绪年间,团山村张氏家族多到个旧开采锡矿,后采到富矿而发财,纷纷回家建房。现存一寺(大成寺)、三庙(上庙、下庙、家庙)、八大厅(每所房子均有一大厅)、十二大五间(均为四合院的民居)以及三个内外走马转角楼,东南西北四个寨门和围墙、炮台均为清末年间所建。漫步团山古建筑群,近距离接触和品鉴建筑的每个细微构造,如斗拱、梁坊、廊檐、门窗、坎墙、须弥座、木雕、砖雕、石雕等,经过几百年的雨打风吹依然完好如初、焕发光彩,无不彰显着古人的高超建筑智慧和考究做功。据悉,当年即便工匠云集,每座庭院也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完工,可谓十年磨一“剑”。这些上乘品质的建筑都随着时间的打磨、岁月的“啃噬”,日渐显现出其与日月同辉的独特魅力。

老门窗

除了建筑本身的光彩,建筑四壁和楹梁上随处可见诗词绘画和极富哲理的对联,这些附着于建筑上的文化载体也反映出主人的身份气质和文化素养。据统计,团山民居中,共有书法幅,绘画幅,这些珍贵的载体既是当地文脉的延续,也是村子文化习俗养成之见证。漫步团山建筑群里,有种穿越时光隧道,遇见古老中国之亲切感。

古井

在村子的建筑间穿行,沿路可见村民在向游客兜售各色旅游小商品,其中虽最多的是当地村民自己编织的草垫、竹篓等。见到游客路过,他们都会热情地招呼,但并无刻意邀买之意。游客驻足察看比较一番,即便不买一物,村民亦无愠色。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眯着眼一针一线制作属于“三寸金莲”时代的模型,鞋子设计精巧、造型各异,其认真制作的产品不时吸引了路人的围观。老人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对游客推介到,欢迎进屋参观,这是团山有名的古建筑之一,值得好好游览一下。

驿站

冬日时节,各色花草已枯萎凋零,但仍然有着部分花草于严寒中独自芬芳,笑迎过客,炮仗花即是其中之一。团山村中央,一处金黄色额炮仗花瀑布突然映入眼帘,只见黄色花朵绕着古屋栅栏延展开去,自由生长,美得让人晕眩,甚至有些失真。突见这冬天里的最美景致,古村落欣欣向荣另一面跃然眼前,路人纷纷驻足留影,透过光圈圈住最美瞬间,流连忘返。

艳丽炮仗花

路过炮仗花织就的金色廊道,穿越村子的街巷,来到该村的著名古宅——皇恩府。“皇恩府”是团山八大厅里等级最高者,采用三坊一照壁与四合五天井自然组合的建筑形式,共设有七道门(当时的最高等级为皇宫,共九道门)、刻有八仙拱寿木雕、前院两边茶房中间门头上画着左青龙右白虎、厅房正面左右两边分别刻有琴棋书画。整座建筑装饰的木雕、古雕、砖雕及彩绘书画,布局合理、制作精细、层次分明、简繁得体,尤其是木雕屏门与格扇窗的雕刻图案丰富多彩,穿漏与浮雕结合自然。

皇恩府

皇恩府的缘起有着一段故事,一直在张氏祖辈州中流传着,教育和恩泽后辈子孙。据载,团山张氏十三世张树元之母二十岁丧夫后矢志守节,遵循张氏宗族“一勤天下无难事,百忍堂中有太和”的治家格言,昼则佣工田亩,夜则针纺织,扶孤成立,子孙济济,五世同堂,乡里无其不效。光绪二十五年(年),张树元在个旧开矿发迹,回乡建房,前清例受修职左郎乡饮宾,张母被前清例封安人,立坊入祠,旌表其门。“皇恩旌表”匾额列于大门正上方,故得名“皇恩府”。

石雕

进入“皇恩府”,大门两边的对联为“大啓万年新世界,恪遵百忍旧家声”,横批“书香世第”,既道出张家固守之百忍家风,也彰显着其书香世家的名望。进入家里,两厢门上的横批“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出自《尚书·周书》),堂屋里的“善为至宝一生用,书作良田百代耕”对联,无不透露着主人耕读传家之深厚底色。

屋里偶尔有客人来访,但整体较为幽静,张氏十六世张立永在守在家里,和游客聊着家里的建筑艺术和精神传承经历。桌子上,摆放着一本留言簿,老人专门用彩色布料做书皮,美观而耐用。张立永说,从0年开始接受游客留言,至今已是第17本。

“最好的时光,最好的我们,今日相遇团山,风景和你们,一切刚刚好。致最美的青春。”

“我们北京聋人参观云南文物古迹,你们护稀罕,谢谢云南老百姓珍惜爱护。”

……

打开一看,有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的游客,写下了满满的旅游感受。很多都对张家世代传承的家风点赞,对张氏家族精心保护古屋的行动表达了敬意。

木门

留言簿旁,是老人亲自撰写的介绍团山过往的书——《团山我的家乡》,游客感兴趣的,他随即签名售书。游客中有对团山古屋和对老人的家族历史产生浓厚兴趣者,会邀请老人签名售书。当天,售书时,他会简单介绍了一下书之轮廓,并认真而用力地为游客签下“百忍传家”四字,落款为“丙申年孟冬于皇恩府”。

饰品

团山之魅力,尽在古屋,有皇恩府这样的大规模古宅,也有普通民宅。行走团山,穿越古旧家园,流连幽静宅院,仿佛开启是一次久未行动的“寻根”之旅,此根乃镌刻于古建筑上的传统文化精粹,也是每个国人有意无意忽略和遗忘的传统家国文脉。既能在雕梁画壁间找回一份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也能在张氏传承人那份对百忍太和、耕读传家的笃定眼神里拾取一份满满的传统文化自信心。这是团山张氏家族耕读传家的一份生存智慧的独特记忆,是一份不断传承延续的文化自信之世界回响,这应该是团山质朴而恒久的内在气质。

古窗

临别时,民安桥边的鹅群已各自散去,沿河觅食。据了解,民安桥建于民国年间,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寓意,表达当时的团山村民期盼国泰民安之意。回首处,落日映照下的团山熠熠生辉,更加迷人……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52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