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眼界将生活用品做成了艺术品铜灯具
2024/1/26 来源:不详白癜风能好么 http://m.39.net/pf/a_4793212.html将生活用品做成了艺术品铜灯具:凝固匠心之美现代人早已习惯了电灯照明的生活。可是,想想看,电灯是年由美国人爱迪生发明的,电灯发明到现在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一百多年相对于漫长的人类历史短得连零头都算不上。而在此前的数千年岁月中,人类使用的照明工具始终是传统的灯烛,具体讲,就是油灯与膏烛。点灯燃烛,总得用灯具,灯具作为必不可少的生活日用品,我们的老祖先可是花了不少心思在上面呢。便捷的、多用的、环保的、节能的……更别说花样繁复、机巧百变的灯具造型!且不论它的照明功能,每件保存至今的铜灯具单独看上去,妥妥的都是艺术品。壹机巧便捷“鼎形铜行灯”鼎形铜行灯打开是盏灯,合上是只鼎。鼎形铜行灯甘肃省博物馆藏自打学会了用火,人类便有了照明工具。最原始的照明工具是什么?想都不用想,自然是火把啦。到春秋战国时期,灯的制作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了。制作出来的灯具相当的精巧别致,从灯的制作上就可以看出先人们的聪明才智。这个时期制作的灯到底有多精巧别致?一件收藏在甘肃省博物馆的战国时期的“鼎形铜行灯”,年出土于平凉市的庙庄。乍一看,这件铜器不像灯,更像只铜香炉。不过,在古人的眼中,它不像铜香炉,而像只三足圆鼎,三足、鼓腹、两耳……可这只鼎高仅16.7厘米,口径为11.3厘米,哪有这么小的鼎呢?至多是个大香炉罢了。不忙,你瞧,这只“鼎”盖中央有一突出的圆柱状銎(qióng),盖两侧为相对的二鸭首,其宽嘴正好衔住双键,鼎盖被双键牢牢地扣着。轻轻地支起双键,然后翻转鼎盖将圆柱状銎插入双键,一个精巧别致的铜灯就出现了:鼎盖是碟状的灯盏,倒入灯油,放上灯芯,点亮——用完了,把鼎盖的余油倒回鼎内,收回双键,合上鼎盖,再扣好——严密得滴油不漏。这只小鼎,是只灯,是贵族出行时使用的灯。为了出行时方便使用,这只鼎形铜行灯设计得便于携带,可开可合,打开是盏灯,合上是只鼎。多么巧妙的设计!先不说它机巧便捷的功用,单从这只鼎形灯的外观来看,鼎身匀称,制作精良,便是摆在那里,都是件漂亮的艺术品!贰一体多盏“启合铜灯”启合铜灯分体成三盏灯启合铜灯甘肃省博物馆藏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大发展时期,相应地,灯具的制作也进入大发展时期。汉代的灯具,材质有铜的、铁的、陶的、玉的、石的等;其造型更是多种多样了,豆形灯、多枝灯、吊灯等;功用上,可分为享宴用灯、夜读用灯、洗浴用灯、夜行用灯等等。无论材质、造型、功用,汉代灯的制作可谓是花样百出,应有尽有。甘肃省博物馆收藏了一件汉代灯具——启合铜灯。这件铜灯出土于秦安县袁家村。大概是朽得太厉害了吧,这件圆柱形的灯具看上去有些不起眼,就像一个锈迹斑驳的圆筒子。小心地打开它,却不然,设计得别有玄机呢。这只筒状铜灯一体三盏,非常精妙。最上层照例是盖,可以卸下,盖面有三钮,盖侧有柄以活铆套连,翻转成灯盘。灯身呈圆筒形,一侧有半圆柱形侧槽,底为三层,中层系半活动底,以半圆柱轴相连接。第二层灯盘可转动。全器能旋转启合,设计匠心独具。这只“启合铜灯”外观上是简单了点,摆在那里就是个铜柱子,谈不上好看。但妙就妙在设计精巧啊,看似一盏灯,打开却有三盏灯,能旋转,能启合,还可以分体,若有需要,可以分开照明。就这点,比起战国时的铜行灯设计更复杂了些。叁环保调光“长信宫灯”长信宫灯河北省博物院藏若说汉代灯具发展的最高水平,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大名鼎鼎的西汉“长信宫灯”——长信宫灯是河北省博物院收藏的国宝级文物,被誉为“中华第一灯”。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来华访问时曾参观过长信宫灯,并感慨地说:“多年前中国人就懂得了环保,真了不起。”没错,长信宫灯最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于它的环保功能。小伙伴们可能不知道,古代的灯主要以动物油脂作为燃料,点燃动物油脂自然会产生油烟,古人不可能给每盏灯都加装一个抽油烟机。不过,凭着我们老祖先的智慧,办法总会想出来的。古人的办法是,在灯上加一个管道,将油烟引入装水的容器中。油烟溶入水中之后,就不会四处乱跑了。大名鼎鼎的长信宫灯,用的就是这种方法。那个造型精美的宫人,其实就是装水的容器,提灯的右手则是油烟行走的管道。除了管住油烟,类似长信宫灯这样的“保洁灯”还有一个值得称道的设计。它们的灯装在一个可以转动、留有开口的灯罩里。这样一来,既能挡住风,又能通过调节开口来控制灯光照射的角度,一举多得。当然了,长信宫灯除了环保性能的卓越,它的造型及装饰风格也独树一帜。我们知道,先秦以来的青铜器有厚重神秘之美,长信宫灯却一改以往青铜器皿的神秘厚重,灯具表面通体鎏金,整个造型及装饰风格都显得舒展自如、轻巧华丽,是一件既实用又美观的灯具珍品。管窥一斑。中国古代灯具文化源远流长,留下了大量精美的灯具,它们造型各异、千姿百态、种类繁多……把精湛的工艺和精美的艺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灯具成为一件艺术品,这应是中国人造灯的美学基调!文·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陈曙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知识点最早的灯具盛食器豆中国古代的照明工具,除掉最原始的火把,最早的是油灯而不是蜡烛,有关蜡烛的记载是汉代才有的。既然要用油灯,古人用什么器皿来盛放灯油和灯芯呢?人们找来找去,一种名叫“豆”的器皿脱颖而出。“豆”本为上古时代的一种盛食器,其上为圆盏盘,中间为或长或短的直柄,最下为喇叭或圆足形底座。简单地说,“豆”的形状就像高脚盘,一般用陶制,也有青铜或木制的,青铜制的用作祭祀礼器。“豆”的造型,完全符合人们对灯具的基本需求——既有能装油和灯芯的浅浅的容器,又有方便移动的把手。于是,人们就在“豆”的基础上稍加修改,用陶土烧制出了最初的高脚灯具。事实上,灯的字形就是从“豆”演化来的,在繁体字“燈”中,右边的“登”指的就是豆(古人将陶制的豆称为“登”)。最早且最为普遍的燃油灯,当为豆形灯。后来各类造型复杂华丽的灯都是在豆形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且青铜灯造价昂贵,一般百姓可用不起,陶制的豆形灯才是古代社会的主流用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