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从1个人到10000个人

2025/2/21 来源:不详

日常,往往映射着人们最本质的需求、最生动的那一面。在“定式”与“意外”之间,广州总有太多的未知,继而也养成了一种蛮荒的意趣。隐藏在榕树茂密的根叶之下的,正是那样一种不受控的城市生长力。当夜幕降临之时,不妨去街巷里、广场中,到最普通的城市公园去,去观察昏黄和暧昧的光色下,广州最原始、最真实的那一面。

在这种虚实相生的语境下,我们探讨的是从一个人、两个人,也可以是1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最本质、最日常的那一面。

广

城市观察员

-晏俊杰

A.A.N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李汉琨

诗人、环保工程师

-邵兵

建筑档案主编/创始人

01

神性堡垒

「圣心大教堂」

或许石头的恒久更能承载起人们对信仰的依托;

图腾、火把,也都是人类最原始而纯粹的表达。

邵兵(建筑档案主编,以下简称“邵”)本期城市记录者的采访对象是来自广州的A.A.N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晏俊杰老师和他的朋友李汉琨老师。接下来请晏老师和李老师带着我们从十三行走起,顺着沿江路、人民路,再回到海珠广场,走进老广州的日常。

晏俊杰(A.A.N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以下简称“晏”)这次城市记录的主题是“从1个人到个人”。这次同行的还有汉琨老师,作为一个广州人,他可能对于这座城市有着更深入或不一样的认知。那么在时代的浪潮下,人与城市都在不断被改造、定义,从1到,我们都在群像中寻找一种属于自己的适当表达。回归到生活最本质的那一面,或许更容易找到属于自己最真实的需求。

邵我们今天所在的位置是在越秀区一德路的圣心大教堂。

晏这条路上有很多批发市场,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反差,因为每位建筑师可能都想做一个教堂,但是事实上我们今天带大家逛的是很具反差感的批发市场。教堂是很富含精神性、很纯净的空间,而批发市场则更讲究效率,是有着很多货物堆砌的。

邵今天俊杰带我们来这儿,那就先从教堂开始说说。

晏这里以前是两广总督府,后来英法联军将其炸平之后建造了这座教堂。一八五几年的时候,这个教堂的级别是可以媲美巴黎圣母院的。它的高度和建造理念都是完全遵循法国人的方式,所有的石材都是从香港打磨运输过来,包括开幕的时候,他们从罗马和耶路撒冷各带了一包泥土过来作为奠基,所以这也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哥特式教堂。

邵光孝寺也在这附近。

晏在越秀和荔湾区里有很多不同的宗教信仰,我觉得这也很能代表广州包容性的特色。

邵建筑师对做教堂这事是很执着的,汉坤怎么看教堂建筑?

李汉琨(诗人、环保工程师,以下简称“李”):我觉得作为亚洲或中国人,没有信仰背景的话会觉得那是一个很神圣的空间,但是会有不可避免的突兀感,因为它跟我们建筑的理念不大一样。对于我们从东方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人,远远看见的第一印象便是“它不是我们的东西。”

邵俊杰对做教堂这件事执着吗?

晏我们今年年初还做了一个意大利教堂的竞赛,每位建筑师都会向往做一个教堂,因为它象征着精神,是一种最纯粹的表达。而且教堂本身就是一种信仰的最极致表达,或是一种依托。最早的时候人类没有建造的能力,可能会围绕一棵树、一些火把去做祭拜之类的信仰活动。

邵但是你说的这两种都不是空间形态。

晏它是最早的一种仪式,到后来大家为了把这种仪式感或信仰依托得更长久一些,所以才会诞生东方木结构的寺庙或佛塔。像最早的宗教建筑都是通过这样一个过程演变过来的,西方为什么用石头做教堂,一方面因为当地材料充足,可能更多的是因为它足够的坚固,它存在的时间更久,进而能够营造一种精神性空间。

几米方圆文化空间?曾喆,晏俊杰

02

生态圈

「一德路」

同盟之下,丛生差异,这也是广州十三行人民的默契与智慧。

晏很多人说广州不像上海、深圳有很多最新最前沿的艺术展览或是文化的活动。广州自古以来作为商贸之都,这样的历史背景也反映在城市空间里,换一种视角,广州有着它独有的非常生活化、日常的一面。

邵我们今天走的骑楼就是非常日常的一种空间形式。

晏其实骑楼是南方城市为了适应极限条件下衍生的一种建筑形式,太阳很大的时候是天然的林荫道,下暴雨的时候也是天然的避雨屏障;而更多的,在骑楼一楼的公共空间里衍生了很多活动,以前可能是邻里社交空间;而现在在这里是货物发配到世界各地之前的集散空间;所以这里早上的时候最繁忙,一直到晚上晚上六七点车水马龙,它形成了一种属于广州十三行特有的商贸环境的日常空间形式。

邵俊杰你们俩怎么看线上的批发和流通?或是说怎么看这几年现实和网络的转化?

晏首先十三行是抵触、对抗网络的。它有点像老的系统,如同银行之于支付宝或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87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