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牡丹,别只知道花开时节动京城了,这些

2022/11/21 来源:不详

甲氧补骨脂素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40103/4321516.html

以前写了关于古都西安的诗,感觉洛阳的牡丹花全都不开心了:说起古都,怎么能没有我们洛阳的名呢?牡丹盛开在洛阳,是晚唐开始的现象,武则天爱牡丹,传说中武则天想在冬天看牡丹,种牡丹的花农们将牡丹花放在烧热炕上,牡丹以为是到了春天,急急地开了花,没想到却被骗了一场。

洛阳的牡丹花也快要开了,心愿单上又多了一个地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在听朴树的《生如夏花》,这些歌词写得真是太应景了:我是这耀眼的瞬间,是划过天边的刹那火焰,我要你来爱我不顾一切,我将熄灭永不能再回来,一路春光啊,一路荆棘呀,惊鸿一般短暂,如夏花一样绚烂。

朴树真是才子,而牡丹则是无数人心里国色美人的象征,梅花、荷花、桂花都是甜豆粥十分喜欢的花,可是它们的确也比不过牡丹,它们都太素净了,显得不近人情,牡丹是真·人间富贵花。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以前上学的时候老师讲过一个叫“罗敷”的美人的,在甜豆粥的想象里,罗敷一定就长得跟牡丹花一样。

《赏牡丹》

唐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若说夸牡丹花,有谁能不知道刘禹锡的大名,哪怕是不知道这首诗是刘禹锡写就,也是能念得出一句“花开时节动京城”的,赞颂牡丹,却不直接从牡丹开始写起,先是写庭前栽种的芍药妖艳、品格不高;又写池塘中间盛开的荷花少了一份人间的感情,最后才写自己认为牡丹才是真正能够担当得起国家的门面的,花开的时候整个洛阳城都要轰动。

还好那个时候没有网络,更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的人人都能上网的网络环境,否则刘禹锡的这一番“拉踩”,必然得遭到一番反驳与谩骂,只有宋代韩琦在刘老先生已经去世以后才轻蔑地写了一首《北第同赏芍药》:“郑诗已取相酬赠,不见诸经载牡丹”—诗经中就已经说大家互赠芍药以表情意,可从来没有提过牡丹哦。

到了唐代武则天以后,牡丹始盛而芍药之艳衰,刘禹锡以人的角度来写花,将牡丹都写活了,“国色”是用来形容整个国家最美丽的人,但是这里刘禹锡拿来写牡丹,也是别有一番风味,他写了牡丹花正盛的时候的情况,而他的好友白居易,也爱牡丹,但是写诗却写了牡丹残败的情景。

《惜牡丹花二首》

唐白居易

其一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其二

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大抵诗人都是从骨子里就透露出浪漫,所以才能这么敏感的抓到每一种花草人物的心情,将它写成诗千古传诵,白居易连看到牡丹的时候心里都满是惆怅,因为已是暮春,到傍晚的时候牡丹已经落得稀稀拉拉只剩下了两朵,因为害怕等到第二天的时候这两朵也被风吹落而再也看不了这份美丽了,就连夜举着火把来看,再观赏最后一次。

艺术家的敏感性都是一样的,以前学过的课文《最后一片树叶》中写的画家觉得当墙上的最后一片绿叶飘落的时候,自己的生命也就到此为止了,白居易虽然没有这样的脆弱,但是想到明天一早最后的两颗牡丹也将被风吹落,这种痛惜的心情一定是一样的,所以才会急急忙忙拿上火把去看最后一眼。

第二首诗写的就是牡丹花完全被风吹落以后的样子,暮春时节风雨飘零,牡丹花花瓣落尽以后留下的花萼低垂着,以前的明艳已经完全破败,没有人来关心牡丹花寂寞孤单的处境,即便是在晴天,花瓣散落的模样都已经足够让人觉得垂怜了,更何况是在雨天被无情的吹落埋在泥泞中。

一个能半夜想起还剩两朵牡丹就匆匆举着一支火把出来看花的人,一定能感受到花落时的难过,所有敏感的人都和自然是有连接的,正因为这一份敏感带来的连接,他们才能写下动人心弦的文字。不知道甜豆粥算不算是一个敏感的人,但是甜豆粥读这篇,也觉得情绪被感染,顿时觉得难过不已。

《牡丹》

唐李商隐

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以前甜豆粥爱花,总喜欢买了花来插在花瓶里,但是一次一次看到花落败以后就不太爱插鲜花了,看诗歌还是爱看明艳大气的花,就像是李商隐这首诗中描绘的牡丹:织锦的帘帷刚刚卷起,是美艳的卫夫人;丝绣的褥被还堆拥着,是俊秀的越鄂君。既像在垂手而舞,雕玉佩饰正零乱翻动;又像在弯腰而舞,郁金裙子正争相回旋。它像石崇家的蜡烛,哪须常把烛芯剪去?它像荀令君的体肤,岂用香炉细细染熏?我是诗人江淹,在梦中得到了那支彩笔,想把清丽的词句,题在花叶上寄给朝云。

李商隐也是将牡丹当成一位美人来写的,在这样的美貌中沉迷在人间,也不失为一件美事,借咏牡丹抒发诗人对意中人的爱慕、相思之情。借绝色艳姝来比拟,以花写人,并暗示意念中的情人如花似玉。

这首诗构思巧妙,借物比人,又以人拟物,借卫夫人、越人、贵家舞伎、石家燃烛、荀令香炉等故事描写牡丹花叶的风姿绰约、艳丽色彩和馥郁香味,使牡丹的情态毕现。最后诗人突发奇想,欲寄牡丹花叶于巫山神女。明写牡丹,暗颂佳人,一实一虚,别具一格,令人回味无穷。

虽然是加在了心愿单上,不知道今年能不能去看了牡丹,希望能一切如愿。

文:甜豆粥

图片来自网络

欢迎您留言讨论您读过的诗词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25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