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元宵节元宵节盼平安喜乐,

2023/5/23 来源:不详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除夕守岁、正月拜年,忙忙碌碌中,年味减半时,元宵节便带着独有的“中国式狂欢”来到我们身边。

一元复始期,万象更新时

《公羊传?隐公元年》中云:

“元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

传统节日中,元宵节是春节的最后一天。

过了这一天,大家会重新踏上征途,正式开启新的一年。

是以,人们会用最热闹的方式来结束这一天:观华灯、猜灯谜、放爆竹、吃汤圆、舞龙、舞狮......

越是欢庆热闹,越是人心昂扬,对生活充满希望,这便是“闹元宵”。

而在古人的眼里,“闹元宵”还有更深的寓意:

相传在古代,猛兽特别多,为了不让它伤害人和家禽,人们便时常成群结队去消灭它们。

有一次,人们看到一只巨大的鸟,以为是凶禽,便射死了它。

却不想,那是一只在人间迷路的神鸟。

天帝知道后十分愤怒,下令天兵在正月十五这一晚,到人间放火,为神鸟报仇。

天帝女儿得知这个消息后,不忍无辜百姓受难,便冒着风险来到人间告知此事。

看着大家惊慌失措的样子,一位老人想了一个办法:

“不如正月十五这天,我们每家每户把所有的灯都点亮,再点爆竹、放烟火,让天帝以为已经起火了。”

大家觉得这是一个可行之法,便都分头行动起来。

到了正月十五,天帝看着人间一片红光,听着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以为火势大起,便不再细究。

此后,每年正月十五,人们都会高悬灯笼,燃放烟火,以庆祝新生。

清朝时期,元宵节这天,苏北地区的百姓会在夜晚引火烧田,以求丰收。

童谣中亦有所唱:

“灯笼亮,火把红,正月十五炸麻虫,场边田边都炸到,炸得害虫影无踪。”

无论是传说故事还是古代习俗,都寄托着人们对万物新生的庆祝和祈祷。

到了现在,元宵节这天,绵延不绝的灯火、舞狮表演,更是将春节的喜庆推向顶峰。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诗中说:

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

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

虽然狮舞有“武狮”和“文狮”之分,但古人一直都把狮子当作是勇敢的象征,认为它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吉祥如意和平安。

岁暮天寒后,过去已将过去,未来将继续前行。

元宵佳节,祈愿在新的一年中,不畏艰难,砥砺前行,见万象更新,做生活舞者。

今日就带大家领略元宵佳节的九种习俗,送给大家九种祝愿!

惟愿大家:人久,福久,长长久久;人圆,事圆,团团圆圆。

01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

虽然食品不同,但是寓意都是一样的。天上月圆,人间团圆。

对于中国人来说,没有比团圆更重要的事了。

万家灯火,月色婵娟。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圆滚滚的元宵(汤圆)。

祝愿一年团团圆圆,和谐美满。

02

闹花灯

元宵节又叫灯节。在这天家家户户、街头巷尾都要挂上彩灯。

灯,和佛家有关。传说佛祖在正月十五这一天,显出神通,降伏神魔。

人们张灯供佛祖,愿新的一年,点亮彩灯,祛除黑暗,点亮心灯,驱除烦恼。

03

猜灯谜

除了放花灯,还有猜灯谜。人们把写好的谜题贴在彩灯上,供人猜谜。

既可以启迪智慧,又迎合了节日气氛。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愿新的一年智慧与勤劳并存,生活美好,未来可期!

04

舞狮子

舞狮习俗源于三国,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元宵节和除夕不同,除夕安静守岁,元宵则突出一个“闹”字。

在过去,元宵节是中国人的狂欢节。在这天,人们不用顾忌,在户外扎堆狂欢。

第二天之后,一切又归于平淡。“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人性需要平淡,也需要紧张,适度的狂欢也不是什么坏事。

希望新的一年,该闹的时候狂欢,该静的时候沉思,一张一弛,长长久久!

05

逐鼠

逐鼠是正月十五的传统民俗。

古代人家家户户养蚕,老鼠经常在夜里把蚕吃掉。于是人们在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这样它们一年都不会吃蚕了。

逐鼠如今已经演变为祭祀,寄托的是人们丰收的希望。

愿新的一年事业顺利,家庭幸福,工作爱情双丰收!

06

送孩儿灯

送孩儿灯也叫“送灯”。

在过去农耕社会中,多子才能多福。因为“灯”与“丁”相近。

所以人们在正月十五这天,娘家给新出嫁的女子送灯,希望女儿可以早生贵子。

在农业社会中,花灯历来是中国人求子的吉祥物。

希望今年天降麟儿,多子多福!

07

迎紫姑

在古代传说中,紫姑是一个善良而贫穷的姑娘,在正月十五穷困而死。

为了表达对她的同情和怀念,人们便在这天,祭祀紫姑。

这是中国古人的忠厚,也是对弱者的同情和善良。

但愿世间无疾苦,所念之人皆幸福!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47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