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进行中有爱和陪伴,幸福就是这么

2023/7/30 来源:不详

白癜风哪治的好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910787.html

年的第一天

我们启动了“家访”这个全新的新闻策划

敲响厦门百姓的家门,走入他们的家中

与他们共同回望年、展望年

我们被他们朴实的新年新愿感动

也为他们生活中的小美好而心生喜悦

截至目前,我们已推出了三期报道

入户走访了共计20位厦门百姓的家

他们平凡而又充满力量的故事

获得了读者热烈的反响

猛戳下方回顾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家访”脚步还在继续

带着有厦门日报社总编辑江曙曜亲笔签名的金砖纪念邮册和明信片作为新年礼物,我们又敲响了四位读者的家门。

我们走进了三代同堂的温馨小院,走进了涅槃重生、重新感受烟火气的画家家中,走进了“故事妈妈”的“大家庭”里,走进了高山上忙忙碌碌、平淡幸福的四口之家……

主题词:幸福

以“善”塑家风

三代同堂怡然自乐

叶肃刚(前左)一家与记者合影。

●出镜家庭:叶肃刚,75岁,大唐世家七期社区党支部书记、兴隆社区老人协会常务副会长、兴隆社区关工委成员;妻子曹美华;儿子叶文彬;儿媳黄喜月;孙子叶濯缨;外孙女尹一涵

●家庭住址:兴隆路大唐世家七期

●新年新愿:一家人欢乐健康,为社区多做公益事业;儿女们工作顺利,在各自岗位上作出扎实贡献;孙辈们继续努力,学习进步。

记者还没走到叶肃刚家,老远就看到他站在大铁门前,笑呵呵地不停挥手:“这里,这里。”

叶肃刚家住一楼,门口有个十几平方米的小院。记者刚踏进院中,桂花香就直往鼻子里窜。小小一方天地,被老两口捣鼓成了百花园,炮仗花、三角梅、兰花、茉莉、茶花……足足有17种。花丛中,小猫懒懒地晒着太阳,小狗边叫边摇尾巴。老叶的老伴、儿子、儿媳、孙子,站在小院凉亭边,笑得一脸幸福:“快里面坐。”

老叶家中挂满了书画作品。他指着客厅墙上精心装裱的一幅行书作品:“《桃花源记》,我孙子写的,他才16岁,得了不少奖呢!”老叶从抽屉里拿出折叠整齐的奖状复印件,介绍道:“这些奖状我都帮他留底,年他在福建省优秀家训书法作品征集评选活动中荣获优秀奖,全厦门得奖的只有四个人。”老叶脸上是掩不住的骄傲。

记者看到,获奖作品名为《为善无不报,读书当及时》,老叶的孙子叶濯缨腼腆地笑笑:“善,就是爷爷一直教我们做的。”

年4月,叶肃刚和几名社区党员成立了守望相助巡逻队,近4年时间里,社区中总能看到老叶顶着烈日、冒着风雨巡逻的身影。“社区是我们共同的家,我力气不大,能做一点是一点。”老叶说,巡逻队是小区党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示范创建起来的,是社区党建工作中“创新治理”的重要尝试。在老叶带动下,妻子曹美华也加入了社区平安志愿者队伍——即便不是巡逻日,社区居民也能看到老两口遛狗时手拎塑料袋,边散步边捡路边的垃圾。

正聊着,老叶的女婿和读小学六年级的外孙女尹一涵来了。尹一涵一进门就扑到外公外婆身上——为了让孩子离学校更近,一家人不住在一起,但每周来看望老人,是这个三代同堂家庭的幸福约定。

老叶更是乐得合不拢嘴,拿出手机给记者看一涵登台表演的视频:“我这两个小宝贝都是市三好学生,学习好,品德好,在学校参加了很多志愿活动。”一涵害羞地把刚剥好的橘子递给外婆,小脸通红:“都是好早以前的事了……”

老叶手机相册中存的全是家人照片,包括远在美国、上海的大女儿、二女儿发来的日常照片。“看到她们生活得很好,我就放心啦!”老叶说。

在记者采访的一个多小时里,一家人的笑声从未停止。老叶的儿媳黄喜月告诉记者,在老叶带动下,一家人只要有空,就会参加志愿活动,生活这样充实有意义,他们获得了发自内心的快乐。她说:“今天一涵的妈妈去武平义诊了;濯缨每年过年有时间也会在社区写春联送居民;爸妈除了种花,还在院子里种了芥菜、小白菜分享给大家……这就是我们最简单的生活。”

离开老叶家时,记者又看了一眼墙上濯缨手书的《桃花源记》,那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似乎就是这个欢乐家庭的写照,幸福得那么真实。(文/本报记者王玉婷图/本报记者张奇辉)

主题词:新生

画下“结婚照”

送给妻子表达心意

杨志明(左二)一家与记者合影。

●出镜家庭:杨志明,34岁,画家;妻子钟雯蔚,31岁,瑜伽教练;女儿曾梓旗,10岁;弟弟杨志强,32岁,从事服装贸易生意

●家庭住址:湖里区县后东一里

●新年新愿:希望年,可以给自己和家人一片专属小天地。

21日下午,一辆黑色小车开进小院,杨志明和弟弟各提着一大袋东西走下车,袋子里是第二天杨志明婚礼上需要的物品。

两年前,本报曾报道杨志明罹患重病,当时他虚弱到别人把耳朵凑近才能听清他的声音,而如今记者见到的杨志明,身体日益好转,脸上洋溢着即将迎娶心爱之人的喜悦之情。

厦门日报年1月4日B03版

记者一进门,便被沙发后正中央的画作吸引了,这幅在射灯下熠熠发光的油画,以多种色彩展示着作者的青春向上。杨志明说,这是他生病前画的,属于当时还未完成的系列作品。以前弟弟总说他“艺术境界高”,过于喜欢表达内心的感觉,但在病好后的这一年,他的心态有了很大变化,开始想从身边的生活中取材创作。

他为生活画的第一幅作品是素描。那是一位十几岁的少女,是一位白发苍苍老奶奶的年轻模样。他说,他生病时,老奶奶多次来看望他,帮助他。“她只有一张十几岁时的证件照,为了给她留个纪念,我就用素描将证件照画了下来。”他说,这也是为了向老奶奶表达感恩之情。

为了回给厦门这座温暖城市一份谢礼,杨志明与朋友化身“城市美化工”,用手中的画笔,让总面积近平方米的变电箱成功“变身”,从黑白灰单调的长方体变成色彩缤纷、充满生机的城市一角。慢慢接触烟火气的杨志明觉得自己更贴近生活了。他笑着说,现在他还能拿起画笔,离不开帮助他的好心人,更离不开这座城市给予的温暖。

重新回到学校教高中艺考学生画画的杨志明,开始为孩子们定制课程,并享受这样的教学过程。“年一整年,我的状态好了很多,开始融入朋友的圈子,也开朗了很多。”他告诉记者,这也是因为有妻子钟雯蔚的陪伴。他生病时,一通电话让两人结缘,他分外珍惜这份意外的幸福。两人最喜欢的约会方式是看书,更具体一点,是到山上看书。“我们都喜欢山上清静的环境,常常到山上野餐,泡茶,看书,很快一天就过去了。山上空气清新,对身体好,我们也能有一个自己的空间。”说到这里,杨志明接过妻子递来的茶抿了一口,“我们也决定,在结婚后搬到山上去住,我想安心创作,好好感受生活。”

杨志明说,很多用语言不能表达的感情,要用画来传达。因此,他为自己和妻子画了一幅“结婚照”。用了两天时间,通过油画,将两人的幸福“定格”下来,这也是送给自己和妻子的新婚礼物——这张画放在老家屋子里,画在那里,幸福的生活就在那里。(文/本报记者林施赟图/本报记者张奇辉)

主题词:博爱

推广亲子阅读

让更多家庭受益

王欲荷(左四)和孩子们与记者合影。

●出镜人物:王欲荷,52岁,来自台湾的绘本阅读推广培训师、故事志工培训指导师;海沧的孩子们

●家庭住址:海沧融信海上城

●新年新愿:新的一年经营好“两岸厦金阅读联盟”,通过扩大对家长的培训,让更多父母投入到亲子阅读和亲子互动中去。

记者走进不算太大的复式房间的一楼时,王欲荷正在精心准备当天上午的课程——给11个小朋友讲关于“年”的绘本故事,还要教小朋友剪窗花。她一边等孩子们,一边将剪好的窗花贴在雪白的墙上。

第一个到来的家庭,是名叫“雷雷”的妈妈和她的女儿。小姑娘好奇心很重,一直缠着王欲荷问东问西。王欲荷很开心,笑着对她说:“来,宝贝,我先给你透露点小秘密哦,咱们今天要讲‘年’的故事,你第一个来,这本绘本老师先让你翻看。”小姑娘开心地笑了起来。

9时35分左右,孩子们到齐了,这间复式小楼成了欢乐的海洋。这里不是王欲荷的家,而是她给孩子们讲故事的场所之一,但她觉得这是个“家”,并且温暖融洽,因为这里有她爱的孩子们,她也是受孩子们欢迎的“故事妈妈”。尽管没有血缘关系,因为爱,他们成了“母子”。

讲绘本故事,带孩子们剪纸,王欲荷专心陪伴了孩子们两个多小时。而过去的一年,类似的场景数不胜数。王欲荷说,去年她主要做了三件事:全年在海沧为未成年人做心理健康辅导;上半年和“担当者行动”合作,到定安小学做“故事妈妈”志愿者;下半年参与兴业基金会志愿者服务,在海沧龙山小学做生命教育课的志愿老师。

王欲荷最难忘的莫过于在龙山小学的志愿服务。这里的孩子多数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很多孩子缺失正确的引导和关爱。王欲荷给他们讲故事,带他们做活动,真诚地和每个孩子互动。后来,每周上课前,孩子们都会在学校门口等她到来。平时,孩子们还会争先恐后地抱抱老师,表达自己的爱。王欲荷说,孩子们会主动告诉她,老师我今天的作业做了,还会把午餐时食堂发的橘子悄悄地留一个给她,让她无比感动。

“今年我会花更多时间陪伴这些孩子。”王欲荷说。除了陪伴孩子们,她还打算将工作重心放在对家长的培训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她希望通过传递亲子阅读和互动的理念给更多家长,让更多家庭受益。

谈到子女,王欲荷也是满满的自豪:在过去一年,大女儿赚够了去日本的旅费,母女来了一次亲子自由行;二女儿拿到了驾照,自己买了一辆二手汽车;小儿子在金门大学读大三,也快毕业了。“以前我把爱都给了他们,现在他们长大了,我要把爱给更多需要的小朋友。”王欲荷说。(文/本报记者邬秀君图/本报记者林铭鸿)

主题词:淡然

夫妻都是老师

喜欢“围着孩子转”

杨远冬(中)一家与记者合影。

●出镜家庭:杨远冬,36岁,白交祠小学数学老师;妻子杨丽味,32岁,白交祠幼儿园老师;女儿杨璟雯,8岁,白交祠小学二年级学生;儿子杨梓航,6岁,上幼儿园大班

●家庭住址:同安区莲花镇白交祠村

●新年新愿:上三年级的女儿能够一切顺利,一家人平平安安地度过年。

宽敞的客厅被早晨的阳光照得敞亮,电视机旁的一家四口“全家福”特别显眼。客厅地板上有未收起的玩具,还有小狗模型的工艺品。日前,记者如约来到杨远冬位于白交祠村的家中,时间是7时许,太阳刚出来,气温刚突破0℃,杨远冬正在厨房准备早餐。

“宝贝,起床啦,要去上课了。”杨远冬来到卧室,轻轻摇醒女儿杨璟雯。脚步声穿梭在客厅、厨房、女儿卧室之间,他一边跟记者致歉说“没时间泡茶了”,一边督促女儿起床洗漱,还要兼顾炒菜。杨远冬这么赶时间,是因为女儿的舞蹈课8时30分就开始,早餐后他就要开车送女儿到30公里外的镇上学习——过去三年的每周六早晨,他几乎天天如此。

7时30分,一家四口围坐在餐桌前享用早餐。他们是父母与子女,也是老师与学生——杨远冬是女儿的数学老师,杨丽味是儿子的幼儿园老师。

“很喜欢这份工作。”杨远冬说,喜欢当老师,更享受在家乡当老师的感觉。杨远冬目前任职于白交祠小学,这所海拔米左右的小学只有两位教师和8名学生。杨远冬主教数学,另一位老师主教语文,其他课程也多由两位老师代课。“现在科学技术发达,一些课程采用远程授课,学生们看着大屏幕学习,我们也跟着学习。”杨远冬说,他比较注重因材施教,对于调皮捣蛋的孩子,他改变传统授课方式,或选择到山坡上、草地间“游学”,或缩短每节课的时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效果颇佳。

尽管师资力量有限,但学生们的学业并未落下——白交祠小学只有一二年级,三年级就要到镇上或其他学校就读,从白交祠小学出去的学生,基本上很快就能适应三年级的进度。

杨远冬对学生没有架子,对儿女更是百般呵护。6时许起床做早餐是他的日常作息,有时他在学校备课晚了,到家已是晚上,但一家人围坐吃饭的习惯始终不变。作为老师,一年有两个较长假期——寒暑假,“几乎没出过远门,寒暑假也是天天陪孩子。”杨远冬说,最惬意的事莫过于带上妻子、孩子,开车到周边自驾游,看看山水,看看动植物。

新年伊始,杨远冬已在为下半年做准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55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