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饮食文化彝族哈尼族的节日食俗
2023/10/2 来源:不详导读:食俗是构成饮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对各民族心理和性格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浩如烟海的民俗中,饮食习俗属于物质民俗范畴,它是民俗中最古老、最富特色、最活跃的一个分支。各民族食俗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反映着各民族古往今来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创造的精神面貌,是与社会发展各阶段的物质生产水平及生活方式等条件相适应的。
云南彝族的节日食俗彝族崇拜万物有灵和祖先的原始宗教,民间有着不少的节日。主要节日有十月年、春节、火把节;区域性的节日有二月八、密枝节、荞年节、晒祖公;还有较多的祭祀节目,如祭祖、祭龙、祭山等。
彝族年,是彝族10月太阳历欢度10月年的节日。多在农历十月上旬择日而过,节期3~6天。过彝年带有除旧迎新、祭祀祖先和对来年祈求之意,非常隆重。年前砍年柴、割猪草、碾荞麦粉、酿酒和推豆腐、杀年猪等准备。过年的第一天,妇女们烤荞粑、煮鸡蛋、做米饭;男人们杀猪。年饭做好后,先祭神,后唤狗“入席就餐”,最后才吃年饭。第二天为玩年,男人们成群结队找酒喝,终日饮酒不回。第三天祭祖送年。
彝族年傻猪
春节,以滇西彝族为隆重。除夕,杀鸡、煮猪头和猪尾巴,煎糯米粑粑,祭天献祖之后,全家围坐一圈,饮大碗酒,吃腊肉和粑粑,即“吃团圆饭”。过年要先猪头肉,预示开一个好头。妇女不吃猪舌头,以免多嘴多舌惹是生非;孩子多吃猪耳朵,以求听话;当家人要吃猪眼睛,以便他能世事洞明。大年初一禁食荤,饭由男子做。
彝族春节吃腊肉和粑粑
一早先饮米花泡蜜水或糖水,然后吃米酒汤圆,中午和晚上,一菜一汤,多为豆腐煮酸菜、绿豆芽炒酸菜。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红河州彝族要举行隆重的祭山活动,预测当年的收成情况。农历二月初十和十一是彝族的“补过年”节,传说是为春节期间男人因去出征未能与家人团聚而补。各家主妇给自家男人敬一杯酒,共吃一餐团圆饭。
彝族的糖水米花
火把节,是彝族最普遍、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节期在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五日,一般活动3天。因彝族支系众多,居住分散,活动内容各不相同。一般有这一些活动:一是祭田公地母。各家在自己田间,撒上松毛作祭坛,用香、米、酒、鸡等祭品供祭,祈求田公田母保佑庄稼丰收。二是以火照田苗,占农色,卜吉凶。三是以火引穗,以火招引光明,迎接祥瑞。四是以火焰驱邪气,逐妖魔,以火焰送走贫穷,消除疾病;六是祭猎神,集体上山打猎。
彝族火把节
路南撒尼人,把火把节前的赶街天作为青年人择偶的好日子。火把节前后,还要举行盛大的摔跤、斗牛大会。都要杀羊庆贺佳节,并相互宴饮,预祝五谷丰登。坨坨肉、羊汤锅、牛汤锅及燕麦面蒸羊排骨,是节日主要食品。
彝族火把节吃羊汤锅
“二月八”节期里,喜食糯米粑粑、腊肉,常以切成大块的腊肉夹在粑粑中,招待客人。云南大姚县华山的彝族,要在县华山上欢度此节(又叫插花节),会址在马樱花盛开的山林里,为时3天。山上各家都有自己的火塘,又歌又舞,串亲会友,边谈心边喝酒。丽江、宁蒗的彝族过此节。这天,女人们早晨将锅上火,放些燕麦、麻子同炒,溢香后装盘,向四方撒少许后,家人围坐而吃。早饭后,将泡发的黄豆掺水碾成糊状,掺水入锅小火煮沸,入酸菜汤和菜叶,做成“都腊八”粥,家人围坐锅边聚餐。晚上煮腊肉吃。
彝族酸菜汤
祭龙时间在农历二至四月的一个龙日。以村为单位,每人端上一碗米、一小块盐,由老人备办香火、敬茶、敬酒,牵一头猪,前往祭龙点,在“龙树”下集体祭祀,意在祈求丰年。居住在元江鲁木库村的彝族“祭龙”时间在农历二月属牛日,祭3次,以首祭最隆重,进行3天。这天,全村用一头肥猪到龙树山上宰杀祭祀。祭毕,到“龙树”前的平地上各户摆上松毛,叫“松毛席”,畅心吃着佳肴、美酒。
松毛席
三月三,滇北彝族过此节。每家会用麻子与燕麦混炒祭山神,祭后分与家人同吃。白天,各家带一些食品相聚在一起,全寨人同吃,并饮酒对歌。晚餐,必有煮青菜或鲜菜叶,意思是这天要吃鲜菜,才能得到幸福的生活。
密枝节是云南圭山、弥勒西山一带彝族撒尼人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十一月鼠日,节期3天。第一天,全村男子到“密枝林”杀猪或杀羊、杀牛祭密枝神,祭毕,肉按户均分再祭家神。节日里,全村人可到山上打猎,下河摸鱼,不得做农活和出寨串亲访友,而且必须煮食毛芋头和老鼠豆。云南巍山一带的彝族,则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三至二十四日傍晚杀鸡祭献密枝神,并邀请放牧人参加。祭毕,必须煮食均分“鸡肉稀饭”,禁食干饭。
煮毛芋头
荞年节是云南富宁、广南、麻栗坡县彝族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3~6月,传说是纪念彝族祖先反抗残杀、压迫取胜的忌日。富宁板仓龙迈寨的彝族,于3月8、9日过此节。寨中有一平地,侧边立着一块古老的石碑,称“宫坪”,是节日的举行地点。一些老妇把一些节日食品如煮狗肉、油煎河虾、焖黄豆之类食品分给围观的人,边吃边看。
煮狗肉
云南哈尼族的节日食俗哈尼族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和祖先崇拜,主要节日有十月年、六月年、祭寨神和新米节,也过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食俗跟汉族相似。
十月年也叫“扎勒特”,是最大的节日,于农历十月第一个属龙日举行,历时5~6天,主祭天神和祖先。节前,各家要杀一只红公鸡祭献死于他乡的亲人或村里的人,因魂不能进家,故在门外祭献。鸡就地煮吃,每人都吃一块,表示是家庭的一员。随后,还要送三个饭团和一些熟肉给同氏族中辈分最高的老人,意为不忘亲宗。第一天,全寨同杀一头猪叫“生轰”,按户数将猪肉均分到户,让各家祭祖。下午,各家用分回之肉、酒、茶、饭祭祖。次日凌晨,各家要用3个糯米饭团入碗祭祖。3个糯饭团,分别代表人、粮、畜,以求当年粮丰畜旺。下午,还要杀1只母鸡再次祭祖。
此外,亲戚之间要送供品,互致礼物,以贺新年奉祀祖先。第三天起,每天下午各家都自备酒菜聚集在祭司家门外,在祭司的主持下,演唱传统长诗,要举行1~3个下午的全寨性的街心酒宴(长街宴)。居住在元江县哈播的哈尼族过十月年,全寨所有人家盛宴分两天进行,以寨中水塘为界,上半寨头天出宴,下半寨次日摆席,一户对一户的轮流宴请。
哈尼族十月年的街心酒宴
六月年,为期3~5天,以祭天神和谷神为主。届时,杀鸡宰羊备办盛宴,并为天神的降临建盖秋房,架立秋千。六月年时,在门口杀牛,主祭人以牛心、肝、腿肉及公鸭1只、鸡一对放在桌上祭神。祭毕,按人均分牛肉,共享神赐。哈尼谚语说:“傣族最慌的是挖水沟的时候,哈尼最慌的是六月年分牛肉的时候”,不得牛肉,则认为一年无福。
祭寨神是在农历二月的第一个属龙日,为期5天,是哀牢山区哈尼族最盛大的宗教祭典,与十月年、六月年构成该族的三大节会。主祭对象为象征寨神的神树,故又称“祭树节”。
祭寨神
新米节多在农历八月属龙日举行。过节时,各家妇女于天不亮前拨回一蓬稻谷,栽在自家的水井或菜地边,以象征地神。天亮后把稻谷背回家,舂米,一部分做成饭一部分炸成米花。这天下午,杀阉鸡,选用阉鸡这是人们希望这年像阉鸡毛一样美丽、丰厚,另外,还要把所种下的各种瓜豆蔬菜取来尝新。这天,一定要吃一碗鲜竹笋,象征着蓬勃向上,生产节节冒尖。傍晚,先祭祖,再用新米饭喂狗,然后全家要吃米花,吃米花时要用手抓,并数数,是单数则吃,尔后吃新米饭。
鲜竹笋
农历冬月15日,是新平哈尼族卡多人的老人节。清晨,老年人整容着装,成年人杀鸡宰鸭,筹办美餐,小伙子挖回幼松栽在过节场上,姑娘挑来清水给松树浇下定根水,祝老人像青松一样健康长寿。下午,老人依着年龄大小到会场上方就座,鼓、锣齐鸣,节日开始。中青年呈上清茶,妇女们上肉菜、蛋类、糯米饭,姑娘斟酒,老人们开怀畅饮,欢度节日。
元阳县碧播山一带的哈尼人,每年农历二月初四要过妇女节。这天,鸡还未叫,男人们就要挑回一担水,天蒙蒙亮,再砍回一捆柴,生火烧水,把洗脸水恭恭敬敬地端给妇女洗脸。然后,男人们洗菜、做饭、带小孩、做家务,妇女们则悠闲地坐在一起,聊天指挥男人。
哈尼族老人节上吃长街宴
哈尼人家端午节为牛歇气的日子。到时各家用紫泽兰草煮出紫水染糯米饭供神祭祖,并于当天清晨用紫水洗脸擦身,以示洗却一春的劳碌疲劳,另洗净一套衣服,以示洗去栽秧期间放纵唱情歌的山野习气。祭品为公鸡1只,紫色糯米饭1碗;先供祖先,后以鸡肉、肉汤拌糯米饭喂牛,同时要念念有词,告诉牛春忙已尽,可以上山游牧啃青了。
紫糯米饭
“扎扎”是哀牢山一带哈尼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历时3~5天。在红河州大羊街、车古、浪堤一带,时在农历五月第一个猴日,为期五天。第一天,各寨淘洗水井,选出“勒收”(主持人),进山挑选一棵青松做磨秋杆。宰牛均分到户,煮熟后分成数碗,滴上几滴井水,向祖宗神灵和“威嘴”(天神派来的小神)祭献。次日傍晚,全村举行祭磨秋仪式,先让“威嘴”象征性地骑磨秋转一圈,然后才轮到人,各家男家长们相聚在磨秋桩四周共食祭祀食品。
哈尼族撵磨秋
“苦扎扎”是哈尼族叶车人、布孔人的节日。“苦”是留或添饭的意思,“扎”是吃,故全意是留饭吃,可引申为祈求庄稼长好,人们有饭吃。于农历五月首个猴日始,共过5天。第一天每户杀一头猪、3只鸡。其中一只鸡祭祀不在家里死去的人;其他的两只鸡,在堂屋门外杀,是祭祀保护神和祖宗的,肉除留下部分作祭品外,要把好肉腌好连同其他食品送给阿舅、姑妈、岳父等亲戚。
第二天,全寨杀一两头牛,肉均分到户,各户分出部分送亲戚,并以牛肉祭献。第三天下午六点左右,举行全寨送保护神仪式。每家出一男子用簸箕端来饭菜摆在磨秋场上,仪式完,就地聚餐。最后两天是撵磨秋,走亲访友。各家各户,客人盈门,盛宴欢迎。上桌的菜一般都在九道以上,其中炒瘦肉、煮肥肉、前豆腐、酥肉、蒸紫米肠被视为大菜。
哈尼族的紫米肠
那尼节是哈尼族的传统节日,于栽秧结束择日过节。节日里,各家必备三样菜:沟边采回的水芹菜,田埂上的鱼腥草,山上的柴花菜。用餐时,用芭蕉叶铺在桌上,摆上各式菜肴,家人围坐一起尝夏季美味。
哈尼族的凉拌柴花菜
我是烹饪与营养老师——食悟者。喜欢本文的朋友欢迎转发、点赞、收藏,喜欢食悟者文章的朋友可以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