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得了阿尔兹海默症界面新闻

2024/1/22 来源:不详

北京中科白瘕风 https://m.39.net/pf/bdfyy/bjzkbdfyy/
一外公去世后,外婆同我们去村里的养老院看过。医院,坐落在乡道远离市区那头拐进去的地方。小时候,家里的猫咬我,外公就骑自行车带我到这里,按急诊铃吵醒一个睡午觉的护士,给我打狂犬疫苗。带外婆去看的时候,老人们的房间还残留有病房的痕迹,厕所是老而黑的公厕,洗澡在没有热水器的公共浴室,工作人员送来柴烧的热水。但据说,这已经比养老院搬来这之前的条件好。外婆不喜欢那里,倒不是因为条件差。她给人当过童养媳,当过几十年老婆,还当过几十年妈。如今身强体壮,有房有养老金,何必再去跟人挤着住。因此她没有搬去二舅家,也没有搬来我们家,一个人在乡下生活。她顿顿做自己喜欢的菜,随时随地吃零食,只洗一个人的衣服。没过多久,阿尔兹海默症就开始发病。那是十年前。她先是忘记物价。菜市场的肉摊老板告诉我们,外婆每天都会准时出现在菜市场,要求他卖给她两块钱的猪肉。按早些年的物价,两块钱大概还能买到二两肉,当时却只能令老板为难。本地老人皆以省钱为终生大事,外婆未能免俗。我们以为这回也是,晓之以理,惹怒了外婆。她那时常为各种无名小事发火。我们从衣柜里给她找出来的衣裤不成套,她便很生气,不肯去二舅家吃年饭。冬天到了,她认为自己不需要穿冬衣。从好言相劝到据理力争都不管用。外婆原本就是个固执的人,我们也没意识到是阿尔兹海默症在作祟。直到后来,她逐渐忘记三餐。每个周末回到乡下,我们都能在碗里发现放馊了的肉。“那是我留着下一顿吃的,你们不准扔!”外婆坚持道。她也逐渐忘记时间,每周看到我,都会开心地拿出两张毛爷爷:“给你两块钱拿去花。”两块钱当然是客气话。从外婆那里收到“两块钱”,原本是逢年过节才有的待遇,如今每周能享受到不止一回。她给我的钱越来越多,妈妈不得不悄悄帮她塞回钱包。如果她想给我“两块钱”而钱包里没有,便会露出一种尴尬的脸色,坐到床上叹气,哀叹贫穷。“完蛋了,你外婆不会跟外婆豆一样吧?”妈妈担忧地说。外婆豆是祖外婆的意思。外婆豆老后,无灾无病,生命的最后十几年逐渐失智,成了个身强体壮的失智老人。妈妈说,那时大家总担心外婆豆跑出去,跑出去了,就会做些不太体面的事,还很难追回来。现在,身强体壮的失智老人在村里也不算稀奇,他们大多被关在儿女家的某个房间,被定时清洁和呵斥。外婆豆的晚年由她的三个女儿轮流照顾着度过。外婆只有一个女儿,照顾她的责任几乎全落在妈妈身上。但她无论如何都不愿意搬来同我们住,好像一定要守住这等了几十年才等到的自由。而且,她一与我们一起吃饭,就变得扭捏又客气。在她长大的这块地方,在人前大口吃饭不是什么体面的事,客气即教养。可能同以前的贫穷有关。外婆一发病,就把这教养发挥到极致。我们稍微一劝,又是一通脾气发过来。于是外婆继续独居。好在那时她的失智还不太严重,只是不记得时间和三餐而已。妈妈同学的粉汤店承担了外婆每天的早餐。刚开始,外婆当然是不愿意的。毕竟她终生省钱,又有教养。妈妈只好诳她:“这早餐是国家送的。”“什么?真的吗?”“对啊,你现在八十岁了,国家敬老,他们店又在旁边,国家就委托他们给你送饭吃。”“啊?还有这种事?”她将信将疑。但也没法质疑。妈妈说完,拉上我跑了。每天早上,粉汤店老板娘端来一碗粉汤,放下就走。外婆但有发问,就说:“国家送的!”二阿尔兹海默症发病后的第六年,外婆搬到村里的养老院。听说要搬到养老院,她是不愿意的。她想回外婆豆的老家。她对近处的事总记不太清,比如她刚喝过咖啡,刚吃过饼干,比如我已经身高五尺,在外上大学。而那些久远的事,就像一幅画一样,逐渐浮现出来。“我们在那里还有间房子,房子前面有黄皮树,上面黄皮很甜的,你记不记得?”她问我。我当然不记得。我到将近成年才被带到外婆豆的故乡去过。老房子还在,原本是外婆家的祖屋。现在被舅公翻修了一遍。门前已经没有黄皮树。舅公是近两年才搬回去的,带着舅公豆。舅公豆年轻时跟外婆的爸爸一起下南洋,年后想回国而不可,撑着活到将近一个世纪,才回来装修了祖屋,最后在里面去世。在那之前,住在祖屋里的是外婆豆,直到晚年失智。“那房子现在是舅公在住,你回去干嘛?”妈妈说。外婆很诧异。舅公不是下南洋去了吗?回来了?舅公豆呢?也回来了?那我们什么时候去看他们?那还有多久过年?过年我们回祖屋我就搬回去了,祖屋门口有棵黄皮树,上面黄皮又大又甜,你记不记得?什么?舅公回来了?他不是下南洋了吗?对话往复循环,没有尽头。关于祖屋的另一件被反复强调的事,是过年。“我年轻的时候,每年过年都要担几斤地瓜走回去拜年,那时候啊,累死了。”外婆说。“你厉害。过年还早。”妈妈说。不知道为什么,外婆自从失智,就一直惦记过年。真到过年,坐在去拜年的车上,她就会不停提醒我们买伴手礼。过年事小,失礼事大。连不过年的时候她也这么惦记。某天,她大概以为是过年,要去二舅家拜年,看到家里有桶饼干,拎上就出门,走到二舅家,围着屋子转一圈,看到没人,又把那桶饼干拎回来。当时正是中午,邻居们在睡午觉,都没发现。二舅家离外婆家来回将近十公里。外婆是不是真的走到二舅家,我们不得而知。她最后还能自己回到家里,我们都很欣慰,但无论如何是不敢再让她独居了。妈妈还在上班,实在没法每天看着她,要是在市里走丢,那就未必能找到了。于是妈妈把她的东西都装上车。“去哪里?”外婆问。“你老家。”外婆乖乖上车。车开到养老院,她已经忘记刚才说过的话。“你以后就在这里住。”妈妈说。外婆发现这是养老院:“这里住不要钱吗?”“不要钱。国家敬老,你免费住。每天还有人给你送吃,也是免费的。你老了国家孝敬你。你看现在国家多好。”妈妈诳她。外婆将信将疑地住下来,一直住到今天。没多久,她就忘了自己在哪里。她想起自己在养老院时,便要求回家:“自己有房子为什么不住,要住别人的地方?”“你不是叫我们卖掉了吗?”我们接着诳她。她很诧异,也没法质疑我们。我们只好再强调一次,这里免费吃住,不住就亏。她又安静一阵。有时她会忽然想搬回祖屋,有时她又以为这里就是祖屋,指着门外的一个地方,说:“这里原来有棵黄皮树,上面黄皮又大又甜,你记不记得?”年10月1日,海口,村里有了水泥路。三养老院的房间被重新装修过,加上独立卫浴和热水器,还盖了排新的平房,草地上装了几个棱角分明的健身器材,一边的角落修了个凉亭,上面爬满炮仗花。连着炮仗花的那栋楼里有个大房间,放着几排坚硬的木头长椅和一个巨大的电视。电视里常年播放当地电视台的戏曲频道,底下三三两两的老人在听。小语种戏曲剧目少有更新,但老人们也没别的可以看,他们大多不懂说普通话。大房间隔壁是家殡葬公司的办公室,门朝养老院外面开,从外面路过,能看见玻璃橱窗里的棺材。养老院里几乎没有什么声音。几十位老人大都呆在自己房间,行动缓慢地做一些琐事。仅有的几名工人在厨房那边做饭,到了饭点就往老人房间里送。一名独臂的哑巴阿公每天往每个房间送开水。还有一名对眼的阿叔在院子里打杂,收老人们的垃圾,每天堆到围墙边,点火烧掉。对眼阿叔也是个哑巴。他们似乎是被安置到这里的,打工换食宿,日后就地养老。每到重阳节和春节,养老院会忽然热闹起来。市区的一些单位和公司,每逢佳节就组团下来敬老,给老人们分发零食和衣服,帮他们剪头发,之后搂着他们照相,相片被贴在养老院大门口。可能也会被贴在那些公司的墙上,我揣摩。外婆住到养老院最里面新盖的平房里,大约恍惚自己以为回到了生产队。当年生产队的房子模仿苏联农庄,几家人住一起,吃饭去食堂。住得挤了,外婆便开始担心自己被人占便宜。每天,她守在屋子里,看守自己晒在窗外的衣服,担心被别人收走。至于养老院里散落的灭火器,石凳,扫把,她都认为是自家的物件,想起来,就往房间里搬。我们至今没弄懂她是怎么把石凳也给搬进屋的。我们没法说服她,只好让养老院工作人员把这些物件搬离她的视线。但对面的平房搬不走,外婆看到对面的平房,说:“你看那里,原来是我们家的厨房,现在都被人占了。原来那里还有棵黄皮树,上面黄皮又大又甜。”有几次,外婆把隔壁阿婆的衣服收到自己衣柜里。隔壁阿婆也有些失智,夜里找上门来,两位身强体壮的失智老人大吵一架,惊动整个养老院。老人们对她的凶悍记忆深刻,就不敢同她来往了。于是外婆每天坐在屋子里,一个人喝红糖水和咖啡。红糖和咖啡在她年轻时也是稀贵东西,普通人家过年才有,自己喝,祖先牌位前也摆一杯。外婆忘了年代,却记得自己现在有喝红糖水和咖啡的资本。咖啡罐被外婆藏到衣柜深处,要是里面空了,外婆就开始焦虑。某个中午,可能是咖啡喝完了,外婆决定出门去买。老人们都在睡午觉,没人注意到她罕见地出了房间。她一路走到养老院大门外,才被住在门口的阿公发现。于是外婆被兴师动众地拦住,赶回房间。独臂哑巴和对眼哑巴接到通知,以后从外婆房间出来,要把门锁扣上。至于妈妈,为了外婆的健康着想,原本想悄悄地减少咖啡和红糖的供应。如今是不敢了。不过门没能关住外婆。有天,她从窗户翻出来。那窗户不高,一米多。有时候我去看她,敲敲门,再翻窗进去,给她个惊喜。不知道这是不是给她做了个坏榜样。那天,她可能是想出来散步,也可能是想去什么地方,就从窗户翻出来。她腿脚灵便,也没受什么伤。但是想去哪也没去成。她几乎立刻就引起了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70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