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打造千亿级文旅产业集群

2022/8/22 来源:不详

白癜风的图片 http://m.39.net/pf/a_6858103.html

凉山,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腹心地带,在这片火热的土地上,多个景区景点散落其间。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各民族在这里和谐共处。这里自古就是“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润盐古道”的必经之地,远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就在这里设置郡县进行管理。

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和绚丽多彩的历史人文底蕴,为大力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文化强州奠定了坚实基础。曾经,因为交通闭塞,大美资源被淹没。改革开放的春风,唤醒了凉山大地,带着饱满的热情,大美凉山迈步向前。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凉山从文旅资源大州向文旅资源强州铿锵迈进,成为四川文旅产业发展中的一抹亮丽色彩。

未来,凉山将以打造“国际阳光康养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大凉山彝族风情旅游目的地”世界级文化旅游品牌为目标,打造千亿级文旅产业集群。力争到年,全州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达万人次,文化旅游产值超亿元;A级旅游景区数量达到60个以上,创5A级景区2个。

产业升级

从支柱型产业到首位产业

年,凉山州旅游局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凉山打开了旅游发展的大门,这个旅游资源大州开始了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老一批旅游人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诚,开始绘画凉山旅游的蓝图。

那一年,全州接待游客仅万人次,旅游收入仅万元。虽然面临诸多困难,但凉山旅游仍然在摸索中前行。

时间跨越到年,凉山迎来了旅游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四川省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旅游资源丰富的凉山,借助“一办两创”的东风高位起跳,集团式创建了4个国家4A级景区,西昌成功创建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成功举办了四川省第二届冬季旅游发展大会,实现了旅游基础设施大改善、城市面貌大改观、旅游产业大突破,开创了凉山旅游发展新局面。

年,凉山旅游实现超常规发展和跨越发展,各媒体用“井喷”二字形容当年的游客量,旅游业首次实现了由接待事业型向经济产业型转变,成为地区经济的支柱产业,不仅成为促进四川旅游快速崛起的重要推手,也成为全国旅游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凉山旅游在不断涌入的游客和上涨的旅游收入数据中前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旅游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被加紧提上日程。旅游业成为名副其实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也成为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年,凉山州委书记林书成在领导干部读书班上指出,要把旅游业作为凉山第一产业来谋划,奋力推进文旅资源大州向文旅经济强州跨越。

年,凉山提出将旅游产业列为“首位产业”,深入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

年,州委、州政府制定印发《关于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加快发展旅游首位产业的决定》,从支柱产业到首位产业,旅游产业之于凉山的发展,已经上升为战略层面。

“十三五”期间,凉山将形成“一核四区三带多点多线”旅游发展新格局,形成旅游产业全域覆盖,宜居宜游、主客共享的全域化旅游目的地。

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成为川西南重要旅游集散地

年,凉山成立第一家旅行社——西昌交通旅行社,第一任经理吴绍林在旅游业里一干就是30年,见证了凉山旅游的发展历程。

“凉山文化旅游发展速度太快了,从最初3家旅行社,发展到现在的80多家。”吴绍林说,年代,凉山仅有几家宾馆酒店,游客一多,住宿就成了问题。那时带团去泸沽湖,身上都背着粮食和蔬菜,在老乡家里给游客做饭。

“年、年,凉山游客量大增,春节黄金周,一个景区的旅游厕所一天都能收入多元。”大家尝到了文旅产业发展带来的“甜头”。与此同时,州委、州政府也意识到旅游基础设施的迫切提升需求,冬旅会之后,宾馆酒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农家乐、旅行社等旅游从业人员数量直线上升。

近年来,凉山不断加大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快吃、住、行、游、娱、购“一体化”发展,文化旅游综合承载能力全面提升。数据显示:年至年全州分别接待游客.12万人次、.22万人次、.9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2亿元、.08亿元、.67亿元。

据悉,凉山现有旅游住宿企业家、床位7.2万余个。以西昌为中心的铁路、公路和航空四通八达,成昆铁路以及在建的成昆铁路复线穿境而过……便捷的交通网络,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自驾游游客来到凉山,凉山正逐步成为西南重要旅游集散地。

与此同时,空中航线的搭建,让北京、广州、西安等地的游客更快捷走进凉山。截至年,西昌青山机场已开通20多条航线。

立体交通的发展,迎来了属于凉山的大众旅游时代。

“十三五”期间,凉山将建成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精品旅游景区,着力解决凉山有世界级旅游资源,却缺少世界级旅游品牌的问题,倾力打造国际阳光康养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景区创建的同时,加大实施厕所革命,投资余万元新(改)建旅游厕所座,被国家旅游局表彰为“厕所革命先进单位”。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同时,凉山文化旅游服务体系日益完善。“休闲健身旅游”“科考探险旅游”“红色旅游”“乡村生态旅游”“果园采摘旅游”“温泉旅游”等新兴旅游业态不断涌现,受到游客的普遍欢迎,凉山旅游正实现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

随着凉山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显著提升,“大凉山特色旅游商品”品牌效应初显,文旅扶贫成效显著。目前,已建成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3个,建成旅游扶贫示范村29个,建成民宿达标户户;举办乡村旅游节庆80余个,建成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经营点57个。文旅产业惠及农民群众14.61万人,直接带动余户群众增收和脱贫。

产业发展“生机盎然”

打造千亿级文旅产业集群

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州决胜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也是文旅融合的开局之年。4月,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召开,为我州文化旅游首位产业发展吹响了冲锋号。

凉山的优势在文化旅游资源,潜力在文化旅游产业。

未来三年,凉山州将主动融入省委“一核五带”文旅发展布局,对接融入国家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省世界旅游目的地和大攀西阳光生态旅游区规划和建设,深入实施《四川省世界旅游目的地三年行动计划》《凉山州关于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加快发展旅游首位产业的决定》,以全域旅游为主线,聚焦建设彝文化、“三线”文化、康养文化等联动发展的攀西文化旅游经济带目标,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国家旅游扶贫示范区。

依托安宁河谷世界级阳光康养走廊、航天科技、水电工业、“两山三湖”等旅游资源,突出特色优势,找准自身定位,摸清文旅资源家底,深入挖掘彝族文化、摩梭文化、南丝路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内涵,深入挖掘民族风情浓郁、红色文化厚重、自然风光优美、康养条件优越等文旅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凉山旅游由传统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由观光休闲旅游为主向文旅融合并重转变。

构建“一核五区三带多点多线”旅游发展格局,大力实施“文化+”“旅游+”“文旅+”发展战略,着力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

积极开发阳光康养、山地度假、避暑研学、航天探秘等旅游新产品,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推动文化旅游各领域、全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培育高品质、高端定制旅游客群,积极探索文化和旅游融合创新之路,打造大凉山彝族风情旅游目的地、攀西国际阳光康养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等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产品。

文旅融合“走出去”

大凉山文旅品牌竖起来

今年7月,大凉山(安宁河谷)文旅康养招商推介活动在甘肃省兰州举行。热闹的凉山展馆内,安宁河谷六县市尽展文旅康养资源,兰州市民被大凉山浓郁的民俗文化所吸引,纷纷表示要去凉山转一转。

近年来,安宁河谷以阳光康养走廊而声名鹊起。发源于冕宁县境内的安宁河,流经西昌市、德昌县后,在攀枝花市的米易县汇入雅砻江。大凉山安宁河谷六县市,因这条金色的河流串接在一起,河谷里孕育着特殊的自然禀赋,温度、空气湿度、海拔高度、农作物优产度、空气洁净度和森林覆盖度“六度皆宜”。

今年一月至八月,成都、重庆、兰州、拉萨,四场以文旅康养为主题的推介会,向外界展现了一个美丽的大凉山,一个多彩的大凉山,一个奋进的大凉山。推介会的成功举办,让凉山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文化自信,坚信大凉山旅游品牌的吸引力。

这里是中国东西部商贸文明走廊与南北民族文化走廊交汇的中心,早在张骞尚未打开北丝绸之路之前,这里已经是古南丝绸之路大重镇。凉山是非物质文化荟萃之地,共有国家、省、州级非遗名录项目项,省、州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3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

在这块土地上,两千多年前就诞生了太阳历,各世居民族保存良好的原生文化成为当代中国文艺创造的丰厚宝藏。中国美术界、摄影界许多经典作品诞生于凉山,凉山民族歌舞享誉全国,音乐、影视、文学、舞台艺术作品源源不断,众多的音乐人、诗人、传媒人从凉山走向世界,“大凉山文化现象”已经成为业内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13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