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之人吗

2023/12/3 来源:不详

白癜风哪里治疗效果好 http://www.victroncapital.com/m/
第十八篇第7章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从而后:跟从(夫子)而落在后面。丈人:古时对老人的尊称。如《易·师》:“贞,丈人,吉。”孔颖达疏:“丈人,谓严庄尊重之人。”何晏集解引包咸曰:“丈人,老人也。”唐韩愈《芍药歌》:“一尊春酒甘若飴,丈人此乐无人知。花前醉倒歌者谁,楚狂小子韩退之。”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的“丈人”特指岳父。荷:音he,第四声。荷的初文是“何”,会意字。其甲骨文像人用肩担物之形,西周在人身与所荷物之间增入“口”繁化。荷的原义就是肩担、背负等意。如《左传·昭公七年》:“子产曰:‘古人有言曰,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负荷。’”蓧:音diao,第四声。古代一种竹编的耘田农具。荷蓧就是肩扛着蓧。不:语气词,同“啵”,现在的湖南长沙、望城一带,还保留着“啵”作为语气词,很容易被认为是否定词“不”。另外,《诗经》中有首叙述周宣王在东都会同诸侯举行田猎的长篇叙事诗《车攻》中的“徒御不惊,大庖不盈”。其中的“不”也是语气词。全句意为:“徒步拉车士兵很机警,猎毕厨房野味盈。”该诗作者有可能是楚国人。“四肢不勤”就是“四肢啵、勤”之意。本文的情景有可能发生的楚国,所以这个荷蓧丈人用了这个“不”作为语气词。分:会意字,《说文解字》:“分,别也。从八从刀,刀以分别物也。”如《荀子-礼论》:“然则何以分之”?本文的“分”是“粪”的通假字,意为“施粪、施肥”。粪的初文作从手、从其(箕之本字),表双手持箕有所弃除。甲骨文“粪”字亦或从帚。本义是指扫除、弃置。《说文》:“粪,弃除也。”《左传·昭公三年》:“小人粪除先人之敝庐。”由扫除义引申为污秽、粪便义。《正字通·米部》:“粪者,屎之别名。”后又延伸为“施肥、使肥沃”。如《广雅·释诂四》:“粪,饶也。”又如《礼记·月令》:“可以粪田畴。”本文的“五谷不分”就是“五谷啵,粪”,意为忙于为五谷施肥。芸:通耘,耕种的意思。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这里的食读si,第四声,做动词用。意为“留子路过夜,杀鸡做饭请子路吃饭。”见其二子焉:这里的见读xian,第四声。意为“让他的两个儿子出来见子路”。明日,子路行,以告:第二天,子路告辞了丈人,把昨天发生的事告诉了孔子。使子路反见之:反通“返”,意为“让子路返回去见丈人”。不仕无义:这里的义通“宜”,指正当的,恰当的。意为:不做官是不对的。洁其身:使自己身子干净,指丈人不肯在浊世做官,即洁身自好的意思。乱大伦:乱了指君臣之间的伦常关系。全文理解为: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后面,遇上一个老人,用拐杖扛着耘田农具。子路问他道:“您看见我的老师了吗?”老人说:“我为五谷施肥忙得不得了,谁还管得了你的老师是谁?”说着把他的拐杖插在地上,就干活去了。子路拱着手站在那里。后来,老人留子路到他家里过夜,杀了鸡、做了黍米饭给他吃,还让他的两个儿子见了子路。第二天,子路走了,赶上孔子,把昨天发生的事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是个隐士呀!”便叫子路返回去看他。子路到达他家时,他已经出门去了。子路对他的两个儿子说:“不做官,是不对的。长幼之间的礼节,是不能废弃的;君臣之间的正常关系,又怎么可以废弃呢?想要保持自身的清洁而隐居不仕,却破坏了君臣关系的准则。君子出来做官,是做他应该做的事。至于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能推行,那是早就知道的。”朱熹在他的《论语集注》中认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责子路不事农业而从师远游也。”皇侃在《论语义疏》中认为老者的话“言当今乱世,汝不勤劳四体以播种五谷,而周游远走,问谁为汝之夫子?”后学者基本沿用这个解读,很多人甚至用这句话来讽刺、攻击孔子。那么,以上解读不禁让人疑问:1,子路和老人初次见面,怎么知道子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呢?2,老人热情款待了子路,不像是一个刚见面就说话冷冰冰的人啊?子路无非就是寻人,老人有必要用这个态度吗?3,如果老人是在讽刺子路,性格鲁直的子路怎么可能不生气还“拱手而立”呢?4,第二天,孔子让子路返回去见这个老人,说明他是个值得敬重的人,怎么可能如此出言不逊呢?5,事实上,不管是孔子还是子路,都是贫苦家庭出身,孔子曾说:“吾少也贱,故能多鄙事。”他们怎么会是个不勤劳、分不清五谷之人呢?由此可见,先贤们对“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理解是错误的。这里的荷蓧丈人应该是道家隐士,儒家隐士即使拒绝出仕,也会关心社会、民生、施行教化,等待机会。整个故事的核心其实是子路最后所说的话:“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子路认为,君子出仕为官是上天安排的“使命”,不逃避现实,积极参与社会的治理,是君子应尽的职责,哪怕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被当政者采纳,仍要坚持不懈地努力。这其实也是孔子对弟子的一贯教导。在他看来,君子出仕,积极行道,参与社会的管理与改造,是义所为,不得不为!子路认为,连长幼之间的礼节都不可废除,君臣之间的大义怎么可废除呢?荷蓧丈人为了在乱世之中保持自己洁白之身,却忘记了君臣之间的大伦,是消极错误的。孔子让子路返回老人家里,目的就是去劝说这个有品德有才能的君子出仕的,可见孔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隐士鼻祖——许由!吕不韦的《吕氏春秋-慎行论·求人》有云:昔者尧朝许由於沛泽之中,曰:“十日出而焦火不息,不亦劳乎?夫子为天子,而天下已治矣,请属天下於夫子。”许由辞曰:“为天下之不治与?而既已治矣。自为与?啁噍巢於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於河,不过满腹。归已,君乎!恶用天下?”遂之箕山之下,颍水之陽,耕而食,终身无经天下之色。白话文:从前尧到大泽之中拜见许由,说。“十个太陽都出来了,火把却还不熄灭,不是浪费吗?您来做天子,天下一定能够大治,我愿把天下交给您治理。”许由推辞说:“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因为天下还不太平吗?可如今天下已经太平了。说是为了自己吧,须知鹤鹩在树林中筑巢,树木再多,自己也只不过占据一棵树枝;鼹鼠到河里喝水,河水再多,自己也只不过喝饱肚皮。您回去吧!我哪里用得着天下?”说罢,就去箕山脚下、颖水北岸种田为生,终生也没有再过问天下。晋朝皇甫谧《高士传》云:“许由(前年~前年),字武仲,阳城槐里人也”。阳城槐里在今河南省登封市箕山一带。许由死后葬于箕山,故箕山也叫许由山。《史记·伯夷列传》中司马迁就曾说过:“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而北宋李昉等人编的《太平御览》引《西征记》云:“许昌城本许由所居”。许昌地名源于此。在今天河南省的登封市、许昌市、禹州市、鄢陵县一带,沿颍河流域,至今还流传着许多有关许由的传说,保存着大批有关许由的遗迹。据说帝尧曾多次向他请教,后来他还做过舜、禹的老师,后人因此亦称他为“三代宗师”。尧想把君位传给他,遭到了他的严词拒绝。他逃到了登封的箕山隐居起来,夏天在树上筑巢而寑,冬天挖洞穴而居。食山果、饮河水,且无怀器,手捧而饮。再也不愿意与世俗社会交往。许由在箕山放牧,曾和一农夫说:“此乃牛壮田肥之也。”农夫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便称这里为牛田村。后“牛田”被多地作为地名使用。后来帝尧又派人找到了他,想请他出任九州长官,他跑到箕山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意听这种话。“箕山洗耳”典故源于此,现在登封市的箕山还有“洗耳河”。许由以自己淡泊名利的崇高节操赢得了后世的尊敬,许由不但是许姓始祖,还被奉为隐士的鼻祖。战国时代的思想家荀子就曾称赞说:“许由善卷,重义轻利行显明。”许由之所以坚决辞让天下,并不是做做样子,而是因为他通晓生命的本性,从而不想为外物所累。他深知性命之情,所以才会摒弃不义不洁之利,这样仁义之道就能得以推行了。许由和同一时期的隐士巢父并称为“巢由”。据说巢父认为许由洗耳的水是污浊的,所以不让自己的牛在其下游饮水。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67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