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看见南京1937新华日报推

2023/1/8 来源:不详

12.13让世界看见南京

今年8月20日,被命名为“一个人的力量”的张纯如阅览室在美国旧金山市中心开设。张纯如生前在大洋彼岸点燃“直面历史真相、追求正义和平”的火把,并将它传递给其他人,如今仍在继续!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新华日报全媒体国际传播部联合海外抗日战争纪念馆共同推出《让世界看见南京——走进张纯如的时空记忆》系列融媒报道,谨以此向张纯如和所有向世界讲述南京的人们致敬,捍卫人类和平,携手创造美好未来!

年,距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惨案的发生已经整整85年。8月20日,“一个人的力量”阅览室在美国旧金山海外抗日战争纪念馆成立,纪念已故华裔作家张纯如(IrisChang)。25年前,她以英文写作的《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出版,打破了西方社会对南京大屠杀长达60年的沉默。

年3月28日,张纯如在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出生,英文名是Iris。Iris意思是鸢尾花,鸢尾花的花语是力量。Iris也有“虹膜”的意思,是眼睛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人们看见世界。这个名字预示了她的一生。

年至年间,张纯如上五年级时,她开始对家族历史感到好奇。“我们和她讲述了年我父亲带着一家人在南京陷落前艰难逃亡,中途差点走散的经历。”在张纯如母亲张盈盈的成长岁月里,父母曾多次和她讲述那段家族经历和国家历史。于是,这些饭桌上的交谈成为了她写作的缘起。

张纯如生前在查阅资料。

写作缘起有些“偶然”,决定写作十分“突然”。年,26岁的张纯如在加州的一次会议上看到了许多反映日军侵华期间战争罪行的照片。也是在那时,张纯如了解到,直至当时为止,还没有一本用英语写成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专著。“这是一种道义上的责任,也是受害者们应得的公道。”张纯如在电话中这样向母亲阐述她的写作决心。

张纯如辗转多地搜集呈现的海量资料,让这本书成为侵华日军在南京实施暴行的铁证,打破了西方社会对南京大屠杀长达60年的沉默。她对历史真相及社会正义的热情在书中和每一次演讲中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美国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

年,张纯如采访幸存者。

年,纪念馆原副馆长段月萍(左一)陪同张纯如(左三)走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左二),听她讲述当年的家庭遭遇。

年,《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出版,很快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在新书出版头一年,张纯如忙着去各地演说。“当时很多人都来帮忙。”丁元回忆说。

年11月9日,张纯如逝世。花了一年半的时间走出阴影之后,张盈盈决定把女儿的一生告知世界,并参与到传播这段历史的工作中去,完成女儿未竟的事业。

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张纯如铸造的半身铜像落成。年,张盈盈写作近6年的《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一个母亲的回忆录》一书出版。年,淮安张纯如纪念馆开馆。

张纯如写作的《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这本书深刻影响了世界对这段二战历史的研究,她的勇敢和坚定也感染了许许多多的人,他们用不同的语言讲述南京,为历史发声,为和平奔走。

“今年是‘南京祭’举办的第26年。”据世界抗日战争史实维护联合会会长张蓝真介绍,前两年“南京祭”在线上举行,相关视频通过网络在世界各地传播。“未来我们会继续举办下去。”张蓝真说。张纯如用自己的生命照亮历史,用一生践行了她的人生格言“一个人的力量”。正如她年在高中母校毕业典礼上所说:“你可以改变数百万人的生活。志存高远,不要限制住你的目光,永远不要放弃你的梦想或理念。”

12.13把历史真相传给后人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谖,祈愿和平。12月5日,94岁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向远松去世,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在册在世的幸存者仅剩下54位。

每一次回首他们的人生,都是一次对历史的凝望,他们是历史的铁证,其生命凝成的记忆,既刻录在中国人的记忆里,也警醒于世界的记忆中。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原馆长朱成山说,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是那段惨痛历史的“活证”。20世纪80年代,我国启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登记工作,当时登记在册人数超过千人。年,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举行时,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多人,平均年龄超过80岁,共有10位幸存者参加了首个国家公祭日仪式。

当年幸存下来的孩童,已是耄耋老者,与时间赛跑,为幸存者留下更多口述史和珍贵影像资料,保全如山铁证,刻不容缓。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和南京市青少年代表撞响和平大钟。

本报记者万程鹏摄

11月25日,“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庭祭告活动”在“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前举行,黄兴华发言:“作为幸存者后代和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肩上担负着更重的使命和责任,我们一定会接力传承老一辈的记忆,给后代讲述他们在南京大屠杀中的悲惨经历,让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永远传承下去!”市民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本报记者郎从柳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葛道荣的儿子葛凤亮告诉记者,父亲将其亲身遭遇整理成一本十几万字的册子,取名为《铭记历史》,要求子女必须牢牢铭记,不能遗忘。余惠如是已故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余昌祥的二女儿,她说:“我们一定要把南京大屠杀史实传递下去,这也是对父亲的纪念。”李真铭是已故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高山的儿子,也是今年首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之一。李高山去世后,李真铭在纪念馆担任志愿讲解员,为观众讲述父亲的经历,守护历史,呼吁和平。近日,李真铭还为一群幼儿园的老师讲述家族历史,“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我讲给10个人听,也许他们会讲给个人听。”李真铭说,随着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越来越少,他感觉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我年纪也不小了,要趁现在多讲多说,激励后人奋发图强。”首批共13名“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中有几个年轻的面孔,他们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第三代和第四代后人,成为传承历史记忆的“主力军”。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孙辈们大都是在听爷爷奶奶讲述年的悲惨历史中长大,家族的记忆,让他们对那段历史有着更深刻的感受。王莲是已故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王恒的孙女,谈起今年4月份去世的爷爷,她数次哽咽,“年夏天,爷爷出生于南京半边营(现在的马道街)。南京沦陷后,年近60岁的太爷爷被日本兵拳打脚踢,腿、脚及全身肿胀,很快撒手人寰。15岁的爷爷虽躲过一劫,却永远失去了父亲。”王莲说,爷爷生前一直强调勿忘国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王恒老人举行熄灯仪式,他的孙女王莲在发言时数次哽咽。编辑:杨茜编审:葛新监审:周贤辉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29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