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火把花 > 选购方法 > > 再忆元宵夜

再忆元宵夜

2022/4/23 来源:不详

仿名篇——吴伯萧《灯笼》

《再忆元宵夜》

作者:冯涛

虽不至日思夜想,盼节日到百转千回,小孩子爱节日,却仿佛是天性。再淘儿的宝,看见那酥软甜糯的五仁儿月饼,也要停下了“作害”的小手,忍不住要向那圆圆的月饼抓上一把。小年时分,大街小巷,看着红彤彤的冰糖葫芦,各式的瓜果麻糖,争着向大人讨要的孩子自不在少数,就连平日里严肃的大人也要买几根尝尝,说说“要把灶王爷的嘴糊住”这样的大话。

连红火热闹的春节算着,一切节日之中,我爱辉煌的的灯火,舞动的飞龙,如花的河灯,同一颗颗软糯香甜、玲珑似玉的汤圆。提起元宵节,就会想起晚会上‘卖汤圆,卖汤圆,小二的汤圆是圆又圆....’这样清脆的歌唱。夹着黄生碎、榛子粉、核桃仁、熟芝麻的“小雪球”,就挤在瓷白的碗里,等着一勺热气滚滚的白汤,散开这满锅柔腻的香气。家人们围着电视,吃着汤圆,有说有笑地唠着;孩子们则跑着、跳着,连同树上那洁白玲珑的小兔子灯也闪烁着,就要蹦跳起来了。

老家的场院里,自会密密挂起一条条五颜六色的灯谜,戏台上的武旦自要咿咿呀呀地高唱“世间情动,不过盛夏白瓷梅子汤,碎冰碰壁当啷响.....’’,人们不顾戏台上高高低低的吟唱,只欢笑着,这里走走,那里看看。舞动的龙灯就敏捷地穿梭于来往的人群,汉子手中的火把于之飞速地旋转,冒出点点星火.....真的,与元宵节的缘结的实在太多了,记忆的相册里夹着的都是。

记得小时候,元宵节父母总会带我逛一逛灯会,那热闹绝不亚于春节。青色的砖瓦于五彩缤纷的灯火下焕发出全新的生机,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爸爸妈妈总会把我的手攥得紧紧的,而我总是忍不住拽着他们,这里跑跑,那里瞧瞧。小摊上那各式各样的玩具像施了魔法,召唤着我,使我痴迷地爬着,聚精会神地看着。那地上的铁皮小青蛙,滑稽地蹦呀蹦地跳,让我一度赖在那里久久不忍离开。遇到卖小吃的,肚子虽饱,也要跑到父母跟前撒娇,索要这个想吃哪个。爸妈也总是很大方,欣然答应。于是,在我左瞧瞧又看看,不知不觉中,手上便多了一根金灿灿的‘金箍棒’,腰间也跨上了粉红的泡泡相机,就连头上也悄然顶着一个俏皮的小猴子面具。不一会儿呀,我就成了别的小朋友眼中羡慕得要流口水的对象啦。我到现在还能记得那一晚上自己欢快的笑声。哎,这是一辈子也忘不了的......

我也总是在元宵节还没有来,我就早早催促母亲来买。虽总是脸紧贴着冰柜,犹豫不决地挑选好半天,但最后心满意足抱出店的还是那个熟悉的大红袋子。母亲亲昵的摸着我的小脑袋,耐心的向只对吃感兴趣的我,解释着汤圆的做法。“你看,水冒起气泡,就可以下汤圆了”说着,小胖子似的汤圆整齐的排着队跳入水中,舞起诱人的华尔兹。我看呆了;母亲轻轻揪起我耳朵:“小馋虫,又在想什么呢?”我撅起嘴,嘟哝道:“小馋虫馋菜呢,不可以吗?”母亲笑着拍了拍我,熟练地拿起勺子,搅动着浮在水面的汤圆。不一会儿,汤圆煮熟了,散发出醇厚香甜的味道。我迫不及待正要往嘴里塞,母亲急忙拦向我:“别着急,那汤圆还烫着呢!”可不等她说完,汤圆早已下肚。高温烫得我龇牙咧嘴,抓耳挠腮,那股狼狈样,差点活活笑死母亲。

长大后,学业加重,休息时间减少,我常常钻研题目直至深夜,母亲看着心疼,只能默默为我煮些牛奶放在身旁。元宵节晚上,不能看晚会的我,陷于题海,奋笔疾书。母亲便煮了一碗汤圆,小心翼翼端到我身边,轻声叮咛:“饿了吧,吃碗汤圆吧。”说完,便悄悄走了。我停下笔,在汤圆飘散着的白色热气里,我恍然意识到,这样深的夜里,原来陪伴我的不只是这寂寥的夜色,昏黄的灯光,恰如这样熟悉的味道,永存的温暖,总在这样一个时候,如约而至。

自宋朝开始,那“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元宵节,那“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的元宵节,那“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元宵节,就这样一代代温暖着每一位华夏儿女!是伴着花灯在无数的小巷奔跑着,猜遍灯谜;是拽着母亲的手,情不自禁穿过游龙飞舞的灯会;亦或是在寂寥的深夜里奋笔疾书,捧起一碗母亲煮好的汤圆,都将成为每一位中国人独有的温暖记忆!而我,也希望,在这样温暖浪漫的节日,我的梦想也能随着这十五点染的蜡火开出花来!

呼市第三十六中学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