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离家,两次归来hellip一个外

2022/6/20 来源:不详

在北宋,苏东坡是一个典型的外省青年。为了前程与理想,他必须“京漂”,必须前往地处中原大地的首都汴梁(今河南开封)。他的进京之路,亦如他的人生一样峰回路转,折射出一个远去时代业已不存的生存方式。

聂作平本文转载自   

夷陵是今天湖北宜昌下辖的一个区。历史上,扼守于三峡出口的夷陵曾发生过知名的夷陵大战。夷陵这个名字,意味着连绵数百里的高山峡谷已经结束: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分乡镇香景园一带航拍的山水风景。新华社资料片

对苏东坡来说,夷陵和他终生感激的伯乐有关。伯乐,就是欧阳修。   

欧阳修长苏东坡29岁。景祐三年(年),也就是苏东坡出生那一年秋天,欧阳修被贬为夷陵县令。夷陵属峡州地盘,虽是州治所在,却是一座破败小城。用欧阳修的话来说,“通衢不能容车马,市无百货之列”。居民住处逼仄,灶房、仓库、厕所、水井混在一起,一个房间上面住人,下面养猪。房子都用茅草和竹子修建,一年要遭好几次火灾。   

年,朱庆基任峡州知州。他上任后,极力整治夷陵城,修栅栏,铺街道,种树木,建官署,终于使夷陵城有所改观。在京师时,朱庆基与欧阳修就有交情。这样,当欧阳修贬任夷陵县令后,朱庆基对他十分关照。在州衙东侧,为他修了居所,命名为至喜堂。   

与至喜堂相映成趣的,是位于长江边的至喜亭。年,朱庆基在长江之滨建了一所亭子,供来往船家及客商休息。欧阳修将其命名为至喜亭,意思是说,从上游而来的船家客商,都因走出了凶险的峡江而心生欢喜。

西陵峡口的至喜亭,建于宋代,长江从这里开始变得平展开阔(年摄)。新华社资料片

一堂一亭,欧阳修都为之作记。20多年过去了,苏东坡舟过夷陵,欣然前往至喜堂并作诗纪念。他看到,欧阳修居住过的屋子很破了,但当地人还在不时修缮;欧阳修亲手种植的楠木,已经亭亭如华盖。   

清人袁枚认为,贬谪夷陵,对欧阳修的人生影响极大,甚至是他后来有大成就的重要基础,即所谓“庐陵事业夷陵起,眼界原从阅历增”。先辈这种处逆境而自安自强的精神,对年轻的苏东坡来说,无疑是一种激励和鞭策——以后,苏东坡能在比夷陵更为偏远落后的惠州儋州乐观地生活,早年的这些启示不无潜移默化之影响。

4

水转陆:古驿无人雪满庭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这首小学生都能背诵的诗,使江陵声名远播。如今的湖北荆州市,有一座荆州古城。这其实就是古代的江陵。很多年来,江陵或为荆州州治,或为江陵府治,直到上个世纪才被一分为三。

荆州古城的景龙楼(年摄)。新华社资料片

  

苏氏父子轻松愉快的水路行程在江陵画上句号。嘉祐四年(年)农历十二月八日,一家人顺利抵达江陵。自嘉州到江陵,行船计60日,沿途经过了11个郡,26个县。   

春节已近,一家人在江陵过节。其间,苏东坡将父子三人沿途所写诗文篇编为一册,题为《南行前集》。苏东坡的作品最多,诗歌44首,赋两篇,差不多占了一半。苏东坡在序言里强调,为文贵在自然,不能为了作文而作文,一定要到了胸中有话,不吐不快时才能写出好文章。他说,“昔之为文者,非能为之为工,乃不能不为之为工也”。这庶几也是苏东坡一生所信守的为文原则。   

年正月初五,当江陵城还沉浸在喜庆之中时,苏东坡一家又出发了。这一回,他们无船可坐,只有驴子可骑,家眷和行李则放置在租来的马车上。   

从嘉州到江陵,他们一直由西向东;从江陵开始,由南向北。这余下的陆路0多里,大体就是沿两条著名的古驿道前行。   

一条是荆襄驿道,又称荆襄古道,南起荆州,经荆门而北达襄阳。一条是南襄隘道,南起襄阳,北达南阳盆地北部的方城。自上古时起,这两条以襄阳为交汇点的古道,就是南方与中原沟通的捷径。

荆襄古道与南襄隘道的交汇点:襄阳。聂作平摄

  

汉水之滨的襄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控汉水扼古道的地利,使其从战国时起,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襄阳也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诸葛亮年轻时即隐居于此,直到刘备三顾茅庐后出山。他当年躬耕垄亩的隆中,就在襄阳城西。苏氏父子欣然前往,并赋诗留念。   

襄阳城南,岘山苍翠,它因西晋名将羊祜而著名。《晋书》上说,羊祜镇守荆襄时,经常到岘山饮酒,一次对同游者感叹:自从有宇宙就有了这座山,古往今来的贤达之士,登山远望,就像我与你们一样,真是太多了,不过都湮灭不闻,不免使人伤悲。后来,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襄阳,也曾多次到此,并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诗篇: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苏东坡当然明白,就在他伫立远眺的地方,名将来过,大师来过,而今,除了线装书里语焉不详的几行文字,这世上再也找不到他们的蛛丝马迹了。很自然地,苏东坡心里也像孟浩然怀念羊祜那样,怀念起羊祜和孟浩然。   

古人总是怀念更古的人,这并不是他们好古,而是那种对生命流逝、时光不再的人生苦境之无奈。时光总是要远去,一切都将成为历史。孟浩然距羊祜多年,苏东坡距孟浩然多年。我们今天距苏东坡则又已近千年。世间的人与事,只要落入时间的尘网,就注定要一步步成为过去。   

从伏牛山和桐柏山之间的方城垭口出了南阳盆地,苏东坡一家来到了辽阔的华北平原。按竺可桢的理论,苏东坡生活的11世纪,中国的气候已经从唐代的温暖期,进入了又一个寒冷期。苏东坡一家北上京师的这年春天,气候尤其寒冷。苏子由在他的诗里说,尽管春天已至,但唐州(今河南唐河)一带由于天气太冷,“田冻未生麦”。   

这是南水北调中线方城垭口段渠道。新华社资料片

当他们行进到尉氏境内时,天降大雪,被困于冷清的驿站。苏东坡无事可做,就在大堂里饮酒。一会儿,他看到有一个人冒雪走进庭中,下了马,取下斗笠,上面的积雪有一寸厚。此人面色黝黑,一看就是长期漂泊在外。苏东坡招呼他同饮,那人也不客气,坐下来就喝。两人似乎没有更多的交谈,只是相顾饮酒,偶尔露齿一笑。不知不觉,苏东坡喝醉了。第二天一早,雪停了,那人策马离去。苏东坡这才想起,自己连他的名字也没问。   

多年后,苏东坡在密州时,写下名篇《超然亭记》。这是一篇最能洞察苏东坡为人处世原则的作品。“凡物皆有可观。”这和苏东坡后来总结自己“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的脾性一脉相通。既然天下万物都有可观,那么就“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也就是说,“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于是,苏东坡进而认为,“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是故,哪怕一个素不相识的萍水相逢之人,苏东坡也能善待他,与他同饮同醉,如同相知多年的好友。这既是与人为善,也是豁达乐观。   

后来,中年和晚年的苏东坡极为不顺,先后谪贬黄州和更为遥远的岭南及儋州,却一直能够自得其乐,在属于他的狭小有限的空间里,感受生命的快乐和幸福,究其源,和他那种超然的内心息息相关。

第二次来到京师,外省青年苏东坡兄弟和他们的父亲再一次名噪京华,甚至,超过了第一次。

嘉祐六年(年)八月十七日,苏东坡昆仲参加了制科考试。制科是宋朝人事考试中的大科,极受优待,但不经常举行。两宋多年间,一共只举行了22次。凡在制科考试中考中的官员,一律升官;考中的百姓,立即得官,而且不会任命到边远地区。

主考官是包括王安石在内的几位重臣。苏东坡兄弟俩皆顺利通过,并参加了八月二十五日,由宋仁宗亲自主持的御试。这次在崇政殿举行的考试,考生只有苏东坡、苏子由和王介三人,考官却有胡宿、司马光、范镇和蔡襄等5人,以及宋仁宗这位超级主考。   

宋仁宗

苏东坡的考试成绩列入三等,苏子由和王介四等。粗粗一看,以为苏东坡似乎考得不尽如人意。其实不然:宋人叶梦得《石林燕语》解释说:“制科分五等,上二等皆虚,惟以下三等取人。”也就是说,一等和二等不过是虚应故事,不会产生,三等就成了事实上的最高等。而且,自宋朝开国到苏东坡时代,制科考试获得三等的,只有苏东坡和吴育两人。   

宋仁宗是一个求贤若渴的明君,他临朝几十年里,手下可谓人才济济。当他读了苏东坡兄弟俩的制策后,忍不住兴奋地告诉皇后:我今天为子孙选出了两个宰相。   

清代学者、苏东坡研究专家王文诰认为:“自此,苏轼父子赫然名动京师,苏氏文章遂擅天下,一时学者多众讲问,以其文为师法。”   

这一年,苏东坡虚岁26。   

那时,在这个春风得意的年轻人眼里,自己不仅诗文冠绝天下,乃至于出将入相,建功立业,也都将是顺理成章的事——就像舟行长江,一路俱是好风好水。   

那时,他完全意想不到,以后,命运要峰回路转,他将遭遇乌台诗案,遭遇一次次贬谪,一次次背向京师的远行。“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而这些意想不到的苦难与挫折,却将进一步雕琢他,造化他,成就他,把他从一个文思泉涌的才子,升华为文章与品行都可圈可点的哲人和智者。这一切,如蛹化蝶,似花结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6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