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和孩子有效沟通怎么让孩子自律作为家长
2023/3/23 来源:不详有邻居今天和我吐槽说:孩子打不怕,说不听,怎样能让他和父母好好沟通?怎么培养出一个自律的孩子,不要什么事都是我们盯着。作为家长,你是不是也有同感?
一、自律的孩子更容易获得成功
自律,实际上就是一种管理自己的能力,是自我控制的一种重要形式。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进行了著名的棉花糖实验:让一群4岁儿童独自面对棉花糖,他告诉孩子们要离开15分钟。如果回来后棉花糖还在,就再奖励一块棉花糖。
有的孩子马上就吃掉了,而有的孩子抵住了诱惑,得到了两块棉花糖。
14年后,他进行后续调查发现:小时候抵制住诱惑得到两块棉花糖的孩子,长大后成绩更优秀,人际关系也更和谐。
正如巴菲特所说:如果你在小事没办法约束自己,你在大的事情也很可能不约束自己。
自律,是决定孩子今后成就的关键因素。
二、3招培养出自律的孩子
1.家长的以身作则必不可少
奥地利哲学家鲁道夫·斯坦纳在《童年的王国》写过:孩子在七岁前实际上是一个观察者。
日常生活中,孩子会先观察父母的言行举止,然后模仿,再运用到实践生活。还是那句话: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父母就要成为这样的人。
父母懂得自律自控,生活安排地井然有序,有自己想法和主见。孩子在日复一日的耳濡目染中,就会成为和父母一样的人。
2.日常小事的自律性训练
心理学家做过研究:他们让参与实验的人改变一些小习惯,比如左撇子的人用右手、改变口头语等等,结果发现这些人在生活中其他方面的自律水平也慢慢提高了,这是因为他们负责自律的大脑神经得到了锻炼。
所以,想要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就从生活中的小习惯进行改变,等到孩子自律性提高后就会投射到大事情上。
比如:训练孩子做完作业整理好自己的文具、书包和书桌;训练孩子每天回家先写作业再玩;训练孩子回家把鞋子摆放整齐……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小习惯都可以培养,只要是积极向上的,长久坚持下来,孩子做事就能分主次,有条理,从而自律性也会得到提高。
柯维先生在《快乐孩子的7个习惯》中说过:自律的孩子做事分主次,不该做的事,勇于说不,在重要的事情上花时间,对自己有纪律,做事井井有条。
3.培养孩子规则意识
在孩子真正自律之前,需要通过他律来规范孩子的行为,也就是规则意识。想要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首先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有规则的环境。
我们在家可以设定一些很明确具体的规则,比如早起后应该第一时间洗脸刷牙吃早餐。规划很多事情的时间安排,比如看电视、家庭作业、外出玩耍以及睡觉时间等等。引导孩子共同遵守规则,如果规则被破坏,需要承担后果。孩子遵守规则,我们可以给予拥抱鼓励和语言肯定。
慢慢地,孩子就会体会到遵守规则给他们带来的愉悦感,从而使规则意识自然而然地形成行为习惯。
接下来我们讲第二个问题,如何和孩子好好沟通
三、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和我们好好沟通?
孩子打不怕,讲不听,不愿意和我们好好沟通,究其根源,是因为孩子已经将他内心世界对我们关闭。
为什么会关闭?原因有三:一是觉得父母根本不了解自己,说再多都是白费力气,干脆不说也不听;二是孩子反感父母的沟通方式,孩子根本就不愿听;三是在父母面前得不到尊重,没有平等的话语权。
四、与孩子建立有效沟通,分三步走:
1.与孩子共情
共情大家都知道,但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共情,不仅仅是感受孩子的情绪,更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
孩子出现问题得时候,首先对他表达我们的理解和感受,接受他的情绪。其次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帮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后给予语言鼓励和安慰,表达我们对他的爱,并且一直做他的坚强后盾。
因为我们能理解孩子,孩子自然愿意和我们沟通。
2.掌握正确的沟通方式
很多大人和孩子沟通,特别是妈妈,喜欢唠唠叨叨地碎碎念。作为大人,我们自己都不喜欢别人对我们这样,更何况孩子。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如果长期被人唠叨,人就会出现“选择性不听”。孩子不愿意和我们沟通,不就是这个原因嘛。
长期地唠叨,对孩子来说是慢性毒药,会降低孩子对我们的信任,阻碍亲子关系的正向建立。
3.尊重孩子
大部分家庭中分等级制度,父母永远是高高在上,不容置疑。孩子作为弱势群体,根本得不到父母的尊重,更别说是在沟通中的平等和话语权。
孩子有自己主见和想法,却得不到父母尊重,永远都是父母说孩子听的状态,久而久之,也就失去表达自己想法以及和父母沟通的欲望。
想要和孩子进行良好沟通,尊重孩子是前提。
教育孩子是一场长久的修行。
没有坏孩子,只有不会教孩子的父母。在孩子出现问题时,作为家长首先应该进行反思,然后再针对性调整,改善亲子关系,与孩子建立正向连接,开展健康的亲子教育。
正如作家大J说的:教育应该是火种,能够点燃孩子内心的火把,激发孩子求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才是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