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荐读回忆童年

2022/9/27 来源:不详

回忆童年

巩永强

每当想起童年,就会有一幕幕的往事在眼前浮现,仿佛昨天发生一样;每当说起童年,内向讷言的我就有说不完的话,好像又回到儿童时代,沉浸在童年的欢乐和回忆之中。

我的家乡,位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处甘肃定西通渭县。定西苦疾甲天下,通渭苦疾甲定西。那里十年久旱,常年干旱少雨,雨水又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因而又是冰雹和暴雨洪涝灾害的多发季节,遇上不好的年景,颗粒无收,家乡的父老乡亲大多生活比较贫苦。但是,那里的文化氛围却十分浓厚,那里有着特殊的令人难以想象的对文化的执着和追求。父母宁肯自己吃苦受累,忍饥挨饿,也要把儿女送进学校,供他们读书学文化。

那里的人们对“文化人”都有着敬佩和向往,尤其是对文字有着敬畏之情,比如,我们的父母自小教育我们,要爱惜书本,书本是绝对不能压在屁股下面的。记得我的奶奶只要看见有文字的纸片都要收拾起来,虽然她一个字也不认识但教育我们要爱惜书本。作家贾平凹笔下的“家中无字画,不是通渭人”是通渭文化现象的真实写照。“中国书画艺术之乡”的美誉享誉全国。近年来我的家乡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年龄的变化和今夕对比的巨大差异,越是勾起对童年的回忆。我的童年就是在那里的一个小山村里度过的。

记得那时,和我差不多大的孩子都在离家4里地的黎庄小学念书,星期天、寒暑假和上学放学的路上是最快乐的时候。虽然那时愁吃少穿,但这并不能改变和压抑孩子们的天性。尤其是在回家的路上我们钻山洞,走石沟都觉得十分快乐,有时候进行投掷土块的比赛。

记得有一次快到家门口了,在投掷比赛中,红旗对抗胜说:“你肯定投不到我的口里”两个人于是摆开架势,抗胜在埂上就一下,不偏不倚,土块正好飞进了红旗的嘴巴里,“哇------”红旗大声哭叫着跑回家去了。

那时候的孩子没有玩具,都是自己制作玩具自己玩。在制作玩具方面我是比较能干的,记得我制作的刀和枪非常逼真,我记得我经常一有空就动起手来做这做那,手总是不停。我做了一辆三轮车(木制简易玩具),我们邻里的孩子每到星期天,开三轮车(实际上是一个推一个坐,或就着地势往下溜。)是我们最爱玩的游戏,我们轮流开三轮,比赛谁开得远,好是热闹。

一年冬天,有一次,记得那时我们比较穷,没有润滑油,车轴里用猪油有点舍不得。我们的主要食物是“煮洋芋”于是我突发奇想,用热的“煮洋芋”一定有着同润滑油一样的功效,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伙伴们,于是我们拿着热洋芋,欢呼着来到我们经常溜三轮的一块比较陡峭的苜蓿地里,抗胜抢着第一个开。弄平常,三轮车最远是开不到地的边上的,因为地的边上有平坦的一段,这块地下面正好是一丈高的崖,崖下有一个窟圈。抗胜在车轴里摸上了热洋芋,毫不犹豫地坐上三轮车,三轮车飞一样开出去了,说是迟,那时快,抗胜坐着三轮车转瞬间从地的崖边飞出,已经来不急了,我们都吓傻了。等跑到地边一看,不偏不倚,抗胜正好倒插在三轮车的框架里,三轮车也正好架在大窟圈里的小窟窿上。好悬啦,要不是三轮车和正好合适的小窟窿,抗胜这次肯定难逃一劫。我们下去一看,人好好的一点皮也没擦破,正是万幸啊!

手工制作是我的拿手好戏。每当过年时,我都要做一个与往年不一样的灯笼,兔等、纱灯、五角星灯等等,每次都令庄里老小赞不绝口。那时我们还小,但是我们没别的玩的,庄里大点的孩子把我们组织到一起,每人一赞灯笼,抬着大鼓,提着烂铁锨(当锣敲),顶着破编织袋(当狮子)耍起了社火,这样挨家挨户的敲锣打鼓,舞狮子,有许多的节目,挺像一回事,大人们也很支持的。渐渐的,年复一年,终于,有一年,我们在大人的支持下,办起了像模像样的社火,还到别的村子里演出。这是我记忆中,只有十几户人家的我们村子第一次耍社火,令别的大村庄赞不绝口,啧啧称奇。

最令人难忘的是我三年级那年,我们庄里办起了三年制村学,那时我九岁了,也是刚开始唱老戏(秦腔)的时候,我们孩子们爱上了唱戏。我们在队里的大场崖上挖了一个大土台唱戏。我不爱唱戏,但少不了我的工作,我凭我的想象,做了许多老戏帽,在我的记忆里,跟真的差不了多少,这就是我们的戏箱。

记得有一次,为了唱《铡美案》和《辕门斩子》,我和我弟弟祝九剪下了妹妹的长头发,编了一个胡须(戏中陈世美、杨延晋等人物必备的道具)。还有一样道具就是火面,那时我们不知火面(后来才知道火面是炒了的面)是什么。正巧,我家的一座房子因年久失修,椽子被虫子吃的几乎全是木面面,遭遇了连续阴雨,塌了。我想,木头能着火,木面面一定更易着火,说不定,跟火面一样。于是我搜集了一些木面面,我想这火可能不烧人,就让弟弟坐在我家客房门槛上,我拿起火把,另一只手里拿着木面面,朝着弟弟的头,从火把上一下扔过去,成功了,跟人家大戏里的效果一模一样。但是弟弟的头发被火烧掉了许多,脸被熏的焦黑,弟弟硬着头皮没哭,于是我们唱戏的火面就解决了。

童年记忆里,最和我要好的伙伴是想福,他是我们的头头,他不知从哪里弄来一只木头手枪,这手枪上装上了钢筒,后面能放火泡,枪管里装上火药,跟真的一样,只要一口扳机,就可以把枪筒里的子弹(铁沙)射出。只要一有功夫,他就领着我们一起去打野鸡、野兔,挖野兔窝等等,我们走过我们村子周围的山山水水,勾勾叉叉。我是非常爱手枪的,于是,我就模仿他的手枪做了一个和他的一样的手枪。

那时我上初一了,我们把枪拿到了学校里,在黑石头学校的操场里没人时,偷偷放响了枪,惊动了同学和老师,但是他们不知究竟,也就没有查到是我们所为。后来有一次,我独自一人在我家高房上放枪,由于枪管被堵的太实了,火从后面喷出来,烧了我的手。这事被我大大知道后,坚决制止了我玩枪,他说“你终久死在枪上了”于是我心爱的手枪被没收了。

童年快乐的事实在太多了,踢毽子,滚铁环,跳八方,打沙包,捞花线等等,但也有许多不愉快的记忆。

我们农村的孩子自小就要帮大人做农活,大人也等着我们放学回家干活,但有时因贪玩回家迟了,就挨打受骂。我们经常要帮大人,抬水、拾麦穗、拔猪草、放羊等等。

我记忆最深的是拾粪,我们小孩子每天早上天还没亮就要起来去拾粪。粪是庄家人的宝,小孩子就是再冻,再不爱干,那是没的商量的,拾粪是必须的一项。放羊还好一点,我们放羊时还可以打打扑克,或者在野外烧洋芋吃,到了冬天我们还端着自制的手炉烤火。但是如果是阴雨连绵的深秋,特别的冷,放羊可不是好受的活。进入深秋或初冬,扫树叶(做填炕取暖用)、铲填炕(铲草皮)是最苦的了,天冻的人出不了手,但没有填炕更是不行的,帮大人铲填炕是非做不可的。

由于我的手巧和肯干以及我是我们家的最听话的孩子,因此我就是最闲不住的和最受气的孩子了。受气是因为我肯干活,大人也就爱指着给我活干,也就容易因做错了事而受气。闲不住是因为我手巧和肯干听话。每年的麦黄六月,收割麦子回到家中,中午和晚上,别的弟兄都休息了,我却要磨刃子,磨镰刀。下雨了不能下地,我还要编箩筐(我们叫yanzi或粪篓),打草栓(装麦子的东西)。给猪和食是我每天必做的活。

如今,我在一个乡镇当干部,看着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我浮想联翩。虽然我们村子变化不大,但现今的孩子不那么苦了,他们除了念书还是念书(念书还是很苦的,比我们那时苦多了),今年就我们十几户的村子考上了六个大学生,我很骄傲很自豪。他们今年春节举办了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相比是头一次办,摸着石头过河,办的还十分成功。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我们当年的影子,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啊!这就是激励我写这片文章的主要原因,以便记录下我和我的家乡的过去,鞭策和激励后人。

来源:陇上芳草地、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不慎侵权,请联系小编立刻删除。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17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