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盈百年见闻回忆录

2023/3/8 来源:不详

咸盈百年见闻回忆录

编著杨涛

前言

《咸盈百年见闻回忆录》主要讲述咸盈河村的乡史渊源和周边的一些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奇人异事,我用文字的形式把它们记录成小故事让人们在茶余饭后品尝品尝这些沉积在历史中的故事帮助消化。错误的或正确的都是经验,留给后人思考取舍。有助于考察和研究当地人文地理景观,或可有推动发展乡村振兴旅游,促进挖掘咸盈历史资源和丰富鹤峰民俗文化遗产内容,助力村庄旧貌换新颜,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为咸盈能成为理想的咸盈增砖添瓦,为咸盈打造成生态乡村民宿建设尽一份微薄之力。

寥寥数语不能令咸盈古村落全貌得复,故汇聚祖辈几代人口述,以成百年见闻,历数载寒暑奋力执笔,以意出,实顿悟,致力归集,复其大概,一补咸盈河部分历史因年代久远之亡失。

过去的翰林现在的咸盈

第一章

咸盈河的前世今生

雍正御赐翰林名,

支锁河上生源根。

欲知此处诸般事,

且看愚著释咸盈。

鹤峰地处神秘的北纬三十度和东经一百一十度的交汇处,古称容美,拓溪,容阳,容米部落有多年历史,位于湖北省西南边陲,鼎盛时期东接荆楚。西连巴蜀,南达洞庭湖,北邻江汉平原。在这里巫山山脉,武陵山脉和大巴山脉三山相互交织形成错综复杂的地形,自古扮演者川蜀咽喉,荆楚屏障的重要角色,复杂险要的地形造就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大自然景观,藏匿者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和古老而神秘的巴蜀文明。堪称是湖北省最后的秘境,被誉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的地方。

清代戏曲家顾彩称这里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传说有白鹤东来,化为群峰而成。

这里是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改土归流以前这里的田氏土司雄据鄂西南,长达近五百年,周边领域包括湘澧地区的土司皆以容美田氏为主,其统治权力具有领导群雄的地位,可谓独领风骚,正如雍正皇帝所言:“楚蜀各土司中,唯容美最为富强”。

清雍正十三年设为州府,第一任知州毛俊德到鹤峰考察,只见群山耸翠,群鹤飞翔,城池周边的山峰也似白鹤展翅,于是奏请雍正皇帝命名为鹤峰洲,直到民国时期改为鹤峰县,沿用至今。

鹤峰盛产茶叶,明清时期被誉为贡茶并出口英国,民间相传用留驾司的茶配白鹤井里的水冲泡,茶杯上方的雾气会形成一只翩翩起舞的白鹤,后来有人把这两地方的茶水献给皇帝,皇帝见了大为欢喜,时间久了,人们懒得两个地方跑,于是就随便用水给皇帝送去,但是其它地方的水没有这个现象,皇帝泡了一看白鹤也没见了,就说哎这白鹤也死了,由于皇帝是金口玉言,这么说了以后,即使用真白鹤井水泡留驾司茶,杯子上方再也没有白鹤翩翩起舞的神奇现象了。

在鹤峰县西北方六十多公里外的大山深处有一条河叫作咸盈河。咸盈河古称支锁河,河两岸山峦迂回起伏,时而云海飞卷奔腾,一条由南向北形如玉带般的支锁河穿境而过,与另外两条河三水交汇在当地有标志性地名代表的龙门峡,峡谷中河水显得格外清澈,一连串幽深的水潭,潭中鱼儿清晰可见,又因阳光照耀不足而冰凉彻骨。遇上汛期涨水,被石壁夹峙的洪流陡然高涨,涛声和水浪在山谷间狂怒地撞击着崖壁、挣扎,回荡声,震耳欲聋,其势如卧龙吞江,夺人魂魄,出了峡谷再一路向西北方进入民族英雄陈连升故里邬阳关,再流入金鸡口。

这龙门峡是由两条蜿蜒而来的山脉相对壁立于此,形成独一无二的“龙门”,最窄处宽不过丈余,峡谷上方被悬崖边垂下来的树枝相互遮掩,显得格外幽静,左右两边是光滑如刀切般的石壁,龙门正中间还鬼斧神工般的嵌一巨石,浑然天成,不知几万年也!成了独具一格的“二龙戏珠”之形,真乃巧夺天地造化之机!堪称大自然最完美的杰作。走进这谷底就像是来到了通往另一片天地间的奇幻之门。

境内有自然孕育而成的两处“二龙戏珠”,一处在大岩村“回龙观”一处在咸盈村的“龙门峡”。过了这回龙观往下走即是咸盈河,出了龙门峡便是红莲池,这一进一出巧妙的连接着咸盈村。

南有大岩堡,北有红莲池,咸盈位居中都,有调合南北阴阳之意,应易经握中洲而驭四旁,复升降而交水火之理,正得天地庇佑灵气滋养,自古人才辈出。

河岸边有一林氏名门望族,在清朝时期出了多位状元,进士,有不少林氏族人都曾通过科考在各地任职,官至翰林学士的也大有人在,因此被誉为状元之乡,历史上也曾一度叫作翰林河,这里面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据史料记载南明宰相文安之年出生于夷陵,今宜昌鸦雀岭,是明末遗臣,又是南明首辅,五配妻室。他与古桃源容美五任土司交往长达十八个春秋,结下了不解之缘,关系十分密切,后来与容美一猎户之女陈氏结为夫妇育有两子一女。

崇祯末年文安之因不愿与魏党为伍,又遭奸臣迫害被朝廷革职,从此便归隐乡间修养身心过着清贫的田园生活,在此期间他还到容美土司,今五峰,鹤峰,巴东土家族一带生活了两年多时间,并结识了许多有识之士,文安之德才兼备,为人正直,一生酷爱诗文,所到之处多有题诗作赋,诗词充分体现出了他忧国忧民的民族气节,在官场与民间颇具声望,深得人心,土家族兄弟对文安之的家国情怀也极为钦佩,远自福建而来的林自美亦是文人出身,两人志同道合,并拜文安之为师,成了他的门徒,常跟文公一起东奔西走不离左右,后经文公推荐与容美土司田甘霖的姨妹结成连理之亲。

明朝末年清军占领了大半江山,被困西南的永明王封文安之为东阁大学士,他本想长期隐居故里,但见国难当头,毅然思起而扶之,以图光复大明,他四处召集旧部将领,同各地农民军数十万一道奔赴抗清前线。

明永历十三年,一次交战中不幸负伤,就此隐于巴东军中疗养,在此期间谭诣率部投降清军,永明王逃至缅甸,反清大军接连溃败,国土丢尽,文安之深知复明无望,忧忧不欢,日不乐,夜难眠,饮食渐损,忧郁成疾,在年病重,为躲避清军搜查,遣送加急密函至容美土司田甘霖,告知自己时日无多,田甘霖速来巴东与幕客宋生商议决策,云遮雾掩谎称文公在巴东军中病卒,为掩人耳目,在巴东平阳坝筑一假坟,然后与幕客宋生以及门徒林自美一道于夜间出发将其护送至容美,后于年在容美病逝,由于反清复明是满门抄斩的重罪,田土王为免受牵连,不立碑,不大修墓室,将其秘密浅葬于容美中府紫草山的竹林中,宋生悲痛不已自此誓愿守墓不去,直到康熙四十三年公元年,他的门徒林自美亦在紫山上守候,田土王经常携酒前去看望。

据顾彩的《容美纪游》和守墓人谢氏祖辈传下来的讲:竹林中有两坟,大有来历,是明朝宰相,一姓文一姓宋,即是文公与幕客宋生之墓。

由于林自美与文安之一同抗清关系特殊,田土王为了避免清军追查便在离官道大路偏远的支锁河给林自美封了一块土地,结草为界,据说上起曹家崖,下起段子垭,外人不得侵占。

支锁河当时有骡马古道,也是施宜古道的支线,它上连巴蜀下通宜昌,南北交纵,昔日人来人往,十分繁荣,文安之与林自美同巴蜀地区农民军穿梭奔走于川鄂之间的崇山峻岭抗击清军时常常途径此地,他见这里奇峰罗列,山水峻秀,颇有灵气,称赞曰:“此处有玉带水,乃高官易取之象”,是难得的居养之地,林自美携妻儿移居支锁河后便在如今的林家台,开山造田,安居乐业,育有次子林国兴,长子林文科,林文科后来娶了田土王的千金为妻,又娶了田将军的小姐为二房。同时期一位姓杨的人被清廷流放到了鹤峰,因他会烧瓦开矿,田土王看他有点本事便让他到支锁河边的朱砂洞开采朱砂,杨氏到此处定居后,有幸认识了林自美次子林国兴的女儿,两人一见倾心,便结为夫妇,从此林、杨两家在当地一时人丁兴旺,家族昌盛。

鹤峰州志记载,由于林文科是田土王的女婿,在年改土归流时遭到迫害,妻田氏身怀六甲,生一男:名林大为,字远山,因田氏早亡,是庶母向氏带大,成人后视庶母为亲母,孝道名扬八方,林大为之子有林天柱、林天举、林天禄、林天元。

虽然偏安一隅,但是出生在这里的人都不平凡,民间相传这里的林氏族人在清朝时期出了多位状元,清乾隆二十六年(年)翰林学士林天柱就出生在这里。他嘉庆二年在松溪仼过训导,后来又在广东当过知县,因政绩突出,雍正年间他受诏进京被封为翰林学士,随后任职于雍正皇帝身边,林天柱告老还乡后就定居在支锁河岸边,他的长子林启焕亦是岁进士出身。

在明清时由于科考难度极大,一个县每年出一个举人都已经很难得了,但这里居然出了多位状元,不由得暗自称奇,雍正皇帝感叹支锁河人杰地灵,便将支锁河改名为“翰林河”。

清朝后期或许因清庭腐败无能导致国运衰败,林氏家族中在朝廷为官的人越来越少,最后一位林氏收官后,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能通过科考进入仕途的人了。逐渐散去的荣耀与光辉对于林氏家族来说感到无奈而悲伤。清朝末期与民国初期的这段时间里,林氏家族依然沉浸在失落与寡欢之中,干脆把翰林河叫作林家河。

由于翰林河在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比较闻名,人们都习惯称之为翰林河,因咸字在当地方言中被读作(han),后人也慢慢遗忘了这段历史,逐渐把翰林河读成了咸林河,由于盈与林在方言中谐音相近,后来在解放初期相关人员在登记地域名称的时候把“翰林河”登记成了现在的“咸盈河”。

当年的翰林河就是现在大岩村流经咸盈村的那条河,林启焕、林启龙等进士的故居就沿岸而立,现在还有一座规模较大的由麻条石砌成的翰林学士林天柱墓,墓前立有高大完整的五厢石碑,苍老的石碑正中刻有一行令人肃然起敬的竖式大字“皇清诰封恩深显考林天柱字君选老大人正魂之墓”的字样,至今亦保存完好,唯独两尊守墓兽文革时期被掀翻,可实地走访考察,有据为证。年在划分行政管辖区域的时候,咸盈”这一域名被时任干部带到现大岩村的旁边立名为咸盈村。林氏家族的直属后裔也主要分布在现在的大岩村和咸盈村。

咸盈,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故事的地方,也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

悠久的文化历史中还有诸多疑问尚未解开,如当年的繁荣与繁华体现在哪些方面?还有百姓口中的痞子街,仙人洞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

皇帝手谕,主要内容是什么?保存在哪位林姓人手中?还是早已遗失损毁?贺龙在什么地方开班办过大刀会?还有跑马场,练兵场具体又在什么地方?等等还有待考证。

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勤劳勇敢土家人,他们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息繁衍,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自古以来就卧虎藏龙,过去这里山中时常有毒虫猛兽出没,还经常有土匪强盗打家劫舍,为了保护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很多人便四处拜师学艺,其中的武术家,土家草药医生便是这一方的保护神。

咸盈村鸡冠崖

第二章

《古迹拾遗》

回龙观相传当年从四川下来两个精通风水的阴阳师,沿途寻龙点穴顺着龙脉一路追寻到了山脉的尽头看到这里龙气积聚形成了二龙戏珠的格局,感叹道:“二龙戏珠在此间,谁人居此谁当官”真是藏风得水,五行不缺。龙脉在此结穴,此地必出大人物,不知出于什么目的便在这结穴的龙珠顶上修了一座道观用来夺取脉气,意在破了这个局,这龙珠之形如倒扣的背篓,有一条小路沿着山体盘旋而上直达龙珠顶端的道观,观里挂着一口数十吨重的生铁古钟,至于这么大的一口钟是如何从悬崖峭壁上运上去的至今为止是一个迷,该道观后来由于年久失修逐渐损坏,后来在文革时期被毁那口钟也被砸了,当地百姓把碎片拿去铸成了耕地用的犁铧。这回龙观的山脚下有幽深的水潭,传说里面住着青龙,当地长辈们口中流传着一个说法,说不能往水潭里面扔石头,一扔就会冒烟雾,随即便会下雨,还说每年五月初五清晨有龙化作雾气从回龙观的水潭里出来沿河而下到龙门峡的深潭中聚会,它下来的时候路过岸边有庄稼的地方会看到庄稼朝两边分开成一条道,第二天早上再原路返回,该道观可能借此传说命名为回龙观。我父亲说龙门峡原来有一黑潭,里面有一对金色鲤鱼,有人告知了日本人,被侵华日军取走后,就再也没有龙下来聚会了。

《东岩庙》

在咸盈村东面的河岸边有一天然形成的石窟窿,活像一只张开大嘴的狮子,当地人都叫它狮子嘴巴,过去在这个窟窿处建有一座庙宇,因在正东方由砂石自然粘合而成故取名“东岩庙”。这窟窿上颚边挂满了细长的藤条,倒垂着就像胡须一般,前方向着大岩村,咸盈古村落群以及乡政府,合作社,商铺,医院,看样子似乎有一口将其吞掉的气势,下颚靠右边的田间有一处泉眼,据说早些年也看到有金色鲤鱼,正前方有一条小河,唤作庙河,河岸原来是上连聂家湾下到龙门峡的田坝,一眼望不到头,老辈人说原来耕地时一席烟走不到头,后来毁于洪水。在庙河与回龙观下来的咸盈河两水交汇之处形成了一个夹角地带叫做白蛇吐箭,医院,还有一棵生长了好几百年的古栎树,恰好在庙宇的正前方,据说就是这棵树在这里挡住了这只张开大口的狮子,前方咸盈河集市才免于被吞之害,这古庙在狮子嘴前面这么一立,与古栎树一起双管齐下牢牢钳制住这一格局,使它不能前进半步,世间万物趋利避害生克变化之道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狮子嘴里面是庙宇的内堂,外边是两层茆榫相扣的吊脚楼,设有斗拱雀替,飞檐翘角,沟头滴水一应俱全的传统土家族建筑风格,内堂主神位上依次供奉着杨四菩萨,送子观音,雷公和闪母娘娘等画像,尤其是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画像,只见他脸泛红光,怒目而视,手执行雷布雨的法器,栩栩如生,如真神下界一般,正气凛凛的样子让人不敢正视,具有极强的威慑力,两边还供有许多的神仙雕像。

据说当年站在这个庙宇内堂的香案前恰好能看到回龙观,除了在这个地方能看见外,再其它任何地方都看不见也算是一奇观。

过去每逢当地大旱就有专人组织老百姓在庙里举行杨四菩萨斩龙求雨的法事,由庙神诵完经后,让几个轻壮年将杨四菩萨画像挂在一特制的架子上抬着,后面人托举着用丝茅草和篾编织而成的一条草龙,一行人沿着河岸的骡马古道边走边舞,法事结束后用斧头砍断龙头,据祖辈人讲这么一场法事做完就真的会下起雨来,这可能起源于杨四将军“斩龙救苗”的传说。

管理寺庙日常的是一个姓杨的守庙人,人们称之为庙神,他经常帮人用特别的方式问卦,只要求卦者心诚据说十分灵验,他田地较多种有玉米土豆之类的庄稼,不愁吃住,算是个地主富农,他的儿子参军多年没有回来,在土地革命时期的某一年的正月十五,有一次他找了几个人通过扶乩的方法占卜预测一些事情,这扶乩又称“抬箕,扶鸾,降笔,请仙,是旧时民间的一种占卜方法,据老一辈人说非常灵验,大事小事都能提前预测个八九不离十,他让几个人帮忙把杨四菩萨画像挂在一个特制的架子上由两个人抬着,庙堂中间放一八仙桌,桌上放一张簸箕,里面筛满一层细细的沙土,他自己依法诵经打卦后要求两个人诚心诚意抬着神像架子围着桌子转了几圈后再停下来,挂神像的架子下方竖有一根桃木制成的木笔,将这有笔的一面对着簸箕里的沙盘上,这时候架子就有一股神秘力量牵引着带动两个抬架子的人在簸箕里的沙盘上画写出了一些字迹,据传这些字迹是仙家的开示,然后这守庙人就把这些字记录下来再组成文章偈语,最后对这些偈语作出解释就能找到想要的答案,奇怪的是这字并非是抬架子的人写出来的,抬架子的人可以是不识字的文盲,或者双目失明的残疾人,也可以是还没上学的小孩,他们只需要扶着架子保持平衡就行,但无论是谁扶着架子都能写出少见的古字,组成的文章也同样含义深奥。

据说那次看出来的一段话大概意思是,“遍地红花遍地饥,富贵贫贱无高低,泥鳅与黄鳝拉作一般齐……”当时内容是比较长且押韵的,只因年代久远,见证人年事已高记不太全了。

意思就是两者要拉成一般长短,要公平公正,象征着人民要翻身作主了,天下风向变了,他看完后大概明白了什么,当时就吓得瘫坐在地上了,后来这个偈语果然也实现了,毛主席解救了被压迫的穷苦百姓,打倒劣绅土豪,将他们的土地分给穷人,推翻了三座大山,领导着全国人民站起来了。

形如猛虎下山

这座庙后来亦毁于文革时期,那些神仙画像雕刻也被全部烧毁了,二十多年前还能看到附近同学家院子里养花的花盆就是该庙里面用石头雕刻而成的长方形小香炉,大概一尺来长,半尺宽,刻有瑞兽,花草,图案甚是精美。

在咸盈除了这处古迹外还有“咸盈河古吊脚楼群”后毁于大火,以及自然形成的“猛虎下山”“狮子望月”“鸡冠崖”“红中岩”“三滴水”“雷公嘴”“和尚堡”,“牛鼻子洞”,“龙门峡”等原始的地理景观。现在虽然部分景观因社会发展需要被人为的破坏掉了,但大致原型还是能看出来。

话说这两处自从修建了庙宇以后,发生了几次大水将两条河沿岸的一切全部摧毁,再也没有出现通过科考进入仕途的人了,当地人都说这跟修建庙宇夺了脉气有关,一位年长的老者说:朝代更迭,时运高低,原本再正常不过了。天地本不全,万物都有缺。若要事事周,就如水中月。世间之事那有十全十美的啊?命运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鸟来鸟去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万物都有它运行的规律,无论大悲大喜,还是大歌大哭,都在它永恒不变的规律中,非人力所能左右,既来之,则安之吧!

听老者这么一番说法,人们也逐渐想通了,也不再留恋过去的光辉,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开垦荒地,造田种粮,酿酒养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自给自足,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

远眺红中崖全景

红中崖的由来

在咸盈村旭日东升处有一座巍巍屹立高耸入云的大山名叫红中崖,崖壁山脚下是一条咸盈通往猫儿坪的捷径,小路崎岖不平,地势险要,令人望而生畏,沿途有三处清泉水从上面前倾的石缝中往下叮叮咚咚流个不停,人们还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三滴水”。也不知道滴了多少岁月,石头都滴出了许多的坑坑洼洼。

三滴水下方是一条深渊,沟中遍布高矮大小不等的巨型石块,两边河岸由沙石堆积而成,最高处可达数十丈一直绵延到山边,因很少有水流当地人都叫它干沟,每逢下暴雨的时候还会有瀑布从悬崖下的石洞中奔涌而下进入这条干沟中,九几年的时候当地善于演教唱傩戏的李云成夫妇就住在这岸边。

第一次走在那条狭窄的小道上,头顶是千仞绝壁直插云霄,仿佛太阳就高挂在山顶,脚下是万丈深渊,最窄处不过尺余,行人过路须倍加小心,路边鸟语花香。看似很美,可当你走在这条路上时,却没有闲情抬眼欣赏这番美景,你必须将所有的注意力放在脚上,因为一不小心就会摔倒,更有可能会掉下山崖。

过去通讯不发达,不知道天气情况,人们就依靠这面悬崖提供天气信息,因为它中间部分的岩石会随着天气变化而提前改变颜色,如阴雨连绵的时候人们看见崖壁岩石变红了就能准确的预测到即将天晴,如快要下雨的时候它就会由红色变成灰白色,人们一看就知道要天气要变了,这样农民伯伯们就会合理的安排好田间地头的农活不至于因天气原因而造成失误,因为中间部分的崖壁常常变红,所以红中崖因此而得名。

很早以前不知道从哪里来的一个姓洪的修行者常年居住在这面悬崖中间的小平台上,那里能避风雨,随身带着一只木箱子,多年后这位姓洪的人早已不知去向,但箱子却还在,以前有人抓飞虎爬上去还看到了那只箱子,表面上看起来完好无损,因年代久远早就风化腐蚀掉了,轻轻一捏就散了,里面只有几块铜板而已。

大山的左边过去的骡马古道,也叫古盐道,是商贾的必经之路,古道沿庙河而上到聂家湾,再经雷公嘴到红中崖山脚下,这一片地势平缓聚居着一个家家户户放养猪仔的土家原始古村落群,人们称之为猪屎街,昔日这里繁华喧闹,还设有酒馆,茶殿和驿站,客商们领着骡马长途跋涉在上山之前都会在这里歇息养足精神后再依山而上进入和尚堡,由于山高路远,避免劳累,在这和尚堡的半山腰也建有凉亭之类歇脚点,夏天站在这里休息喝茶,看山上山下乱云飞渡,感受着从山涧里吹上来的峡风,好不惬意,等体力恢复,然后左拐右折进入大五坪穿五峰而去,现在走进和尚堡的山里面还能看到用石头砌成的地基,就是当年修建茶殿和驿站的遗址,那个时候这山下喧闹的街上经常有地痞强盗在此偷盗,抢夺货物,时间久了众所周知,人们便把这猪屎街叫成了“痞子街”。

冬季的红中崖

《仙人洞的传说》

俗言洞因人而闻名,人因洞而永存,就在这座山上有一个洞的故事一直在人们口中流传数百年,据当地老一辈人说红中崖山下在过去并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样,而是一整块平地,当地居民将房子集中修建在这里组成了一条古街道,也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那条“痞子街”,骡马古道穿街而过,山上有一个仙人洞,洞庭宽阔,前有松柏古树,两边有芝兰相附,时常还有祥云瑞气笼罩,山下老百姓每逢谁家有个红白喜事都会去洞中借桌椅板凳,事办完了就会自觉的归还,还的时候放在里面就好了不可以偷看,这条规定也不知道从什么年代开始的,早已成了人们自我约束的铁律了。

话说有那么一个人偏偏不信这个邪,他去还桌椅的时候躲在一旁偷看,不一会儿他看到有两位美丽的女子从洞中出来整理还回去的那些桌椅,心想过去人们常说的仙人洞,没想到还真有仙人呢,他静静的看着,连呼吸都小心翼翼,生怕惊动了两位美丽的姑娘,空气仿佛因为他都凝结了,而就在此时一只黄麂在树林中或是因寻伴突然大吼一声,此人正聚精会神的看着,被这突如其来的吼声吓得跳了起来,女子发现有人偷看瞬间就不见了。

霎那间,但见风雷滚动,乌云密布,天昏地暗,野兽奔走,群鸟纷飞,暴雨倾盆而下,顿时一道闪电撕破长空,霹雳声震碎大地,紧接着一道金光劈向山顶,一声巨响,地动山摇,红中崖大半山体连同仙人洞瞬间崩塌,但见那巨石伴随砂土飞舞的涌向山下,平静的峡谷烟尘滚滚,将山脚下的房屋全部掩埋,原来平坦的地势被碎石堆成了一道山坡,骡马大路与痞子街消失了,石块泥沙成堆,人们再也不能从这里穿梭来往于两地了,往日的繁荣从此消失殆尽。后来人们为了出山只得改道,春去秋来多少年过去了,那场灾难的痕迹逐渐被茂密的丛林覆盖了,借桌椅的事也已滑出了人们的生活轨迹越走越远了,岁月把历史变成了故事,故事慢慢变成了美丽的传说,在人们口中一代一代流传至今,当传说变成了神话的时候,就再也没有人相信这个世界上曾经有那些人和故事的存在了。

现在我们走进红中崖山脚下还能看到一块数十层楼高并且前倾的崖壁与主山体分离有一尺左右宽的裂缝,似乎随时都会倒下去,很有可能就是当年没有崩塌完的原型,有老者说这块山体终究还是会分开的,但多年过去了它毅然稳稳地矗立在那里,仿佛在告诉人们它身上写满了当年的故事,它见证了多少人的悲欢离合,又有多少人见过它的春夏秋冬?

悬崖上偏左有个山洞像极了牛的鼻子,人们叫它牛鼻子洞,我想这个山洞大概就是当年仙人洞的原型,没垮塌之前外面洞口应有路连接骡马大路,后来外面崩塌了就露出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挂壁山洞了。

自从山体崩塌掩埋了骡马大路不知多少年后,人们出村只能在三滴水沿着断裂带走出一条小路直达猫儿坪,因山崖时常有风化石块坠落,尤其冬天结冰后极度危险,为了方便又跨过干沟从旁边的大山上修了一条三十六道拐的小路,我们叫它大转拐,考虑上山的艰辛当年的修路人倒是有良心,懂得体恤,将路修成之字形,虽费时费力,这样倒也省了一些气力,左折右转的通往高山头顶坪,过去人们出山,背夫送货,上山下山都要穿过密林中的这条路,路上石子遍地,到处是枯枝败叶,非常难走,尤其下雨天还有蚂蝗叮咬,滑倒了,那都不叫事,爬起来拍拍泥土,赶路,赶路,前头还远呢!走出一身汗,当来到山顶,山路变得平缓站在此处被过山风一吹汗也收了,远远望去,一轮红日落于西山,有圆盘大,红而润,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观景象,驻足赏此美景,山川层峦叠嶂,灵秀俊美尽收眼底,一散满身疲惫,忧愁浮云而去。

八九十年代这条路异常热闹,每天来来往往的人非常多,大多数时候都舍近求远走这大转拐,跨过干沟的河床就正式准备爬山,上山不多远就到了整座大山唯一一处地势平坦的地方叫做“野稍凳”,从山脚下到山顶全程最少需要两个多小时,过去人们肩负百来斤的货物爬坡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昔日不知哪位大德在这里放有一些石凳,还搭建了几个小台子,方便背货上山的人们在这里作短暂的休息,真是功德无量。来到离山顶不远处有个叫“拖柴土地”的地方,那里有一块半截斜着嵌入地下不规则的长形大石头,石头上边有一棵枯死了的树桩,传言过去时常有一只狐狸蹲在上面,曾有异人点化此处有神灵庇佑是“拖柴土地公公”,从此便逐渐形成了信仰,路上往返的行人快走到这里的时候都会自觉的拖一树枝扔到这块石头的前方,时间久了就丢成了一大堆干柴垛,这个时候会有人把这堆树枝焚烧掉,传说土地公公要烤火。过路的人们有时候会在这里,许愿,祈福消灾,求平安,当愿望实现了后,还专门不辞辛劳来到这里还愿,焚香化纸燃放鞭炮酬谢土地神灵。多少年过去了山还是那座山,红中崖还是老样子,不同的是进村的公路修通了,人们再也不用从这里挥汗如雨般的爬坡上岭了,这条曾经承载了多少脚步声的林中小道也逐渐被人们荒芜了。

我父亲年轻时每到秋冬季或者早春都会抽时间同我伯父一同穿梭在红中崖的深山老林里打猎采香菇木耳和药材,据他说山顶有个山洞时不时的有云雾冒出来,一个人路过洞口会感到异常的阴森恐怖不敢逗留。

几十前湖南永顺县有个猎人过来在山中用绳索下套狩猎,俗称“绳匠”借住在聂家湾我外婆家,有一天他像往常一样来到山上搜寻猎物的踪迹,远远看到洞中雾气腾腾,当他路过这个洞口的时候,看到令他头皮发麻的一幕,他看到一条巨大的蛇盘在洞中,头放在中间一动不动的看着外面,虽有人路过,但它却没有因此受到惊吓,他看到后似乎明白了什么便急忙收好工具下山去了,在山下遇到了我外婆的邻居一聂姓伯伯,交谈中就说:我借住的这户人家过不了多久家中会出大事,我是湖南永顺县人我今天就要回家了,不在这里住了,这辈子再也不做捕猎的事了,我回去挖麦蛇儿(草药)卖,后来果然一年不到外婆家有三人相继离世。

传言红中崖的山体中有犀牛,山下有泉眼到了夏季干旱的时候,从这里路过偶尔会看到浑浊带泥腥味的水从里面涌出来,有一老者说曾砍柴过去找水喝看到有浑水流出,还能听到里面有水流激荡的声音,据说这就是犀牛在里面洗澡导致的。看到这里突然想起鹤峰观音坡田间塌陷的山洞中发现了剑齿象和犀牛的化石骨头,证明鹤峰过去是有犀牛存在的,由此引出很多疑问:难道现在山洞中还有犀牛?人们传言中犀牛,是否是现在我们熟知的犀牛?又或者是传说中的某种生物?我想在这块土地上很久以前应该有人看到过犀牛,才会将犀牛这个说法一直流传到了现在,否则的话这个地方有犀牛的传说不会一直在人们口中流传,既然有这个传言,想必并不是空穴来风,一定会有原因,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已,此是后话。

据我父亲说在旁边和尚堡的山坳里有一棵厚朴树,与我们平时常见的厚朴树有很大差异,普通厚朴树叶片长一尺左右,手掌宽,就像一把芭蕉扇,而这山里的那颗厚朴树的叶子长寸许,宽约一指,说摘一片叶子放进嘴里它会自动融化,但多年过去却没有人再见过这棵厚朴,也许是机缘未到,想必它也是在等待某个有缘人的到来吧!

山下的河沟里竖立着许多巨石,过去每到六七月份附近的居民就会在上面晾晒豆干,土豆片,南瓜片,竹笋等,晒干后储备好,到了冬天大雪封山的时候拿出来就可以做菜十分方便,那些高大的石头是孩子们游戏时爬上爬下躲猫猫的游乐场,大山里的石头太倔强,任你踩踏不喊疼,风吹雨打不抱怨,如同坚强不屈的土家人。

近年来时常发洪水河岸边沙石坍塌不少,偶尔还露出直径一两尺左右浅棕色的阴沉木,塌方出来的木头还会被大水带到中下游的岸边,等洪水退去后,人们就会捡回家当作柴火,我想这应该就是当年红中崖崩塌山体时被掩埋的参天大树吧!

聂家湾民居

《聂家湾的过去与现在》

从红中崖沿干沟而下是聂家湾,聂家湾原来有聂氏三兄弟是当年地方较有影响力的人物,设有武馆授徒传艺,老大担任乡长,他在当地百姓心中颇有威望,说话一言九鼎,那个时候就开始禁赌,再到后来策划剿匪,这个思想在当时是很开明的,据说他时常双手反背在后面,拿一竹根做的鞭子,俗称马鞭子,常带着一队人,但凡看到桌子有人在赌博,用碗盖住铜钱猜正反,一鞭子下去碗就碎了,在这些赌博的人中如看到某人他脸上露出了笑容,说明这个人今天一定皮开肉绽,会被抽得半死,但看到某人后反而板着脸,就说明此人今天福星高照,会相安无事。

那年代土匪猖獗,杀人不眨眼,令人闻风丧胆,经常两股土匪之间因争夺地盘财物在一起谈判,谈崩了就动起刀枪打了起来,打输了的一方则被赢了的一方用大刀砍掉头颅用麻绳穿好,然后挂在枪杆子上当做战利品,走起路来那血淋淋的人头晃来晃去甚是骇人,有一次他们打起了来几颗铁砂子弹击中了年仅十几岁的外婆,脖子顿时鲜血长流,当时混乱不堪,又无人施救,等到土匪散了才有人背着去求医,当时没有有利的医疗条件,耽误了两三天因失血过多已经休克,衣服裤子全部都染透了干的像树皮,后来被一肖姓医生所救,才得以活命,其中有颗子弹一直留在外婆的脖子上伴随了她一生。

还有一个绰号“人屠夫”的土匪王,俗言:“谈虎色变知虎真”,过去谁家小孩哭闹不止,哄又哄不好,只要一说某某人来了就马上安静了,他们平时天不怕地不怕,但是对这聂氏三兄弟却敬而远之。

我外婆家与他们相邻,都住在这聂家湾的河岸边,岸边有两棵百年古楠树,旁边就是原武馆遗址,屋后不远处有一泉眼,泉水清澈见底,夏季冰凉彻骨,到了冬季却是暖如春水,口味甘甜,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身体健康,且长寿,有一老爷爷岁高龄还能在河沟里捡柴火,后来无疾而终。过去的聂家湾并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那样,那个时候只是一条小水沟,水沟右边就是绵延至龙门峡那块一眼望不到头的田坝,过沟处铺了一块木板便于人们行走,水沟的两边沙石地里长满了大片大片的火棘树灌木丛,我们俗称木瓜籽,又叫救兵粮,一到春天火棘树开满了白色的小花,花海中便成了蜜蜂们的王国。

夏天人们穿梭在灌木丛中的小路上,草丛中的昆虫声,枝头的鸟叫声,潺潺的流水声,声声入耳,就像一首美妙动听的旋律,让人感觉到是那么的舒适,那么的心旷神怡,时不时还有几只黄麂在灌木丛中探头探脑,悠闲自在地啃着鲜嫩的青草,喝着甘甜的泉水,有时还会小酣一会,听到有人路过也只是把两只耳朵竖起来聆听,它倒也不怎么害怕,仿佛知道人们不会去伤害它。

到了秋冬季节大片红彤彤的火棘果成熟了挤满了枝头,这时便成了鸟儿们的天堂,远远望去就像一张宽大的红地毯铺满了整个聂家湾,人们常常用“一条红河”来形容它的多与美。儿时的我们经常把木瓜籽当作零食,采一把放进嘴里酸酸甜甜的一口一口吃的挺香,胜过现在花样繁多的零食,大人们也会挑味道好的采回去做木瓜籽粑粑,还会用背篓大量采回家喂猪。

在河道上行走,河风轻拂着你,人仿佛置身于不染红尘的仙境,灵魂也像是被这青山碧水净化了。心灵纤尘不染,人生烦恼,喜怒哀乐无影无踪,听着那哗哗的流水声,心胸顿时豁然洞天。这种美妙感觉,在当今很是难得寻求了,尤其是对于那些被人生折磨得伤痕累累的心灵,是一个绝好的疗养去处。

站在山顶眺望聂家湾远远望去就是一条红色的长河,附近竹林围绕的居民家炊烟袅袅,鸡鸣狗吠,泉水叮咚,稻田边几头牛懒洋洋地晒着太阳,整个聂家湾一派祥和舒适的景象,如世外桃源一般,真是:竹林穿斜燕,稻米并炊烟。黄牛落幕里,笑看聂家湾。

民间谚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万物存在皆有定数,这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自然规律,从来没有涨过大水的聂家湾有一年发生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洪水,倾盆大雨接连下了几天几夜;大五坪万字河的水决口了从山洞和山坳中倾泻而下,人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水便说这是走蛟,但见那,浊水合流污泥,荆棘裹挟山石,排山倒海直下山麓平地,男女老幼避于山梁,溪边良田无存留,猪狗家禽尽献龙神,洪水将这条如画般的小水沟变成了一条鸿沟,美丽的火棘果灌木丛也被那猛虎般的滚滚洪流洗刷的所剩无几了,曾经的田园古道荡然无存只留下了一湾光秃秃的石头和沙滩,从此聂家湾也就逐渐叫成了现在的聂家河。

数十年后河边沙滩处又长出了许许多多的火棘树构成了我们孩童时期的游乐场,但同以前的“一条红河”比较起来已相差甚远了,小时候每逢农忙季节外婆都会找附近的人帮忙干活,我则跟最好的伙伴林鹤,向五龙一起在小河沟里嬉戏玩水,游泳,抓鱼,掏鸟窝,摘野果,在稻田里掏泥鳅玩到太阳下山才在大人的催促下念念不舍的回家,那时候时光车马慢,幸福也很简单。

近年来有商人看到这里的大量沙石闪耀着金色的光芒,并逐步建成以村办企业为名的砂石加工场,数年间就将美丽宁静的聂家湾采挖的残破不堪,由于深挖下游造成水流的落差加大,加上人为改道每逢下雨涨水导致河岸垮塌危及民房,附近居民不得不被迫搬迁,曾经伴随我们成长的游乐园和野生鱼类赖以生存的小河以及火棘灌木丛也随着那沙石粉碎机的轰鸣声再一次的消失不见了。

火棘

峰回路转,远山苍茫,山还是那座山,昔日的骡马古道,仙人洞再也无法重现,痞子街如今只剩一片荒凉,两边乱石堆砌,树木成林,那些过往尽化于历史的尘烟之中,踪迹难寻。每当驻足观这山水,脑子里竟隐隐浮出一些邈远的遐思。想这世事纷繁,时空漫漫,无非沧海桑田,心内自生出几分慨叹!江南前朝多少事,说与人间不忍听!我是多么希望岁月的河还能倒流,把我们带回到那年那月,也祈祷这里,劫劫长存,生生不息,宁极深秋春又生!

偏怜支锁河中水,

深爱山涧百样花。

但看咸盈春意美,

不如在此老生涯。

奇树厚朴生此山,

仙人洞中另有天。

庙堂亭台两三座,

茶殿驿站四五间。

昔日古道行人马,

如今唯有草缠身。

火棘红遍聂家湾,

此景已成梦一般。

星移斗转数百载,

只在弹指一挥间。

叮咛数语无它意,

留与后世辨假真。

火棘

第三章

《百年医药异人记事》

陈香庭:本地香当坪村人,老先生为人谦和,素性仁慈,心系患者,但凡有病家邀请,不论刮风下雨,都会一一应诊。曾育有十余子女多数未成年就因病夭折,因采药不识,寻医无门,为求自救,四十多岁立志学医,师承何人不详,但身怀异术,囊有奇方,其包括祝由术在内的中医医术可谓学的六场通透,一生包括其子在内授徒多人,现在周边都还有老先生行医属于陈氏一脉。陈氏精于外科,治病常施神技,消肿止血住疼不用药,声叫声应,随叫随灵,尤擅封刀接骨水法,治疮化毒一碗水不见无效,手术针灸不动刀针,只见他以金竹破开约一指宽,用刀削成锋利的瓜子形,以此代针然后用水大半碗放桌上,挽诀号令,再将水泼向堂屋中柱或者树干上,称作“寄疼”,如此行法后再用削好的竹针在红火炭中烧热,片刻间取出对准患处口中轻轻的嘿一声刺入病痛处,刺时如针灸一样也用一定的手法,只感觉竹片在皮内筋膜间穿动据患者说无任何疼痛之感,如此行针治疗完毕后,病自渐愈。

献方运动时,组织邀请民间有一技之长的医生到某地献方,他亦在列,场上领导问其相关医技时,他慢条斯理的说我没什么医术无非就是会一点治疗皮外刀伤的草药而已,问他效果如何?他不作声随即取刀斩断左手小指,场上一行人看得目瞪口呆,只见他面不改色,不慌不忙地将断指复位外敷草药,那伤指竟也不流血,在场的人看的目瞪口呆,工作人员要他献出此方药,他谦虚着说:我这点小术,旁门外道,拿不出手怎敢献给国家,做了一些思想工作后,终因保守没能献出,只好作罢,我伯父还见他将一大黄狗的后腿打成骨折,现场接骨外敷草药后,狗能立即飞奔,可见他的封刀接骨术非寻常医家可比,可谓登峰造极。

几十年前的一天正好是七月十三过月半节,那天突下暴雨,我外婆与几位好友在本村六组一个叫做和平的地方过节日,他们坐在家里聊着天,一外地瓦匠坐在大门边打盹,突然醒来就说,刚刚梦一白须老人说今天这里要出大事哩,你们还不赶紧走,说完起身就沿着吊脚楼转出去了,外婆她们看他这么说于是也跟着一起走了,才刚刚走到自己家门口,就听到下方轰的一声传来一声闷响,紧接着看到一阵青烟雾气飘了上来,由于暴雨导致上面滑坡塌方稀泥把和平里的这户人家整个房子推翻埋在底下了,当时雨大无人敢去营救,第二天早上天已放晴,大伙都去搜救,刨出来大人小孩七个人早已没了生命体征,而且由于七月天气闷热从稀泥中拉出来换衣服时身上的肉皮全部都脱掉了,看上去整个就是一具红色的尸体,垫上芭蕉叶放在一块大石板上用竹席子盖着,旁边空地上摆放着七具棺材十分凄惨,大伙一边搜寻幸存者一边喊还有没有人?只听见隐隐约约有个孩子用微弱的声音在回答,大家找准位置掏的掏挖的挖不一会儿就找到了,一个男孩子卡在一座石磨架子里面,他们赶紧挪开石磨抱出孩子,看着头都挤扁了,暂时还没有生命危险,家人立马托腿脚利索的青年人火速去请陈老先生出诊,常言道医者父母心老先生心系孩子安危,安排好几个患者后就急忙跟着一起赶来,到家后不顾疲劳用手法将变形的头部恢复成型,用蔑编了一个圈箍在上面促使头骨复原,然后开了两剂汤药流通气血,并吩咐服完汤药后用稀粥调养几天就会慢慢康复,多年以后陈老先生已登仙,当初的这个孩子也已长大还成了一名木匠,一直到八十多岁才故去。

过去那个年代交通不便,又无联系工具,凡事近处靠喊,远处靠走,对一般的常见病痛,病人痛苦不堪又不能亲自来就诊,只能托人去请老先生,有部分情况紧急的病人,只要病人委托去找陈老的那个人一进陈老先生家门,与老先生一交言说话,虽相隔十里甚至几十里,家中患者的病痛都会神奇般的缓解安宁。我后来问我师傅真有其事?(师傅说有,这叫答信),一般处方不超过三剂,常嘱咐患者药尽病愈,病人服药后皆如先生所言。一次有多位患者在家,他逐个诊断过后,望着窗外说道:我这一生命运不公,我年轻时膝下育十九个子女,还未成年就先后被疾病夺走十余人,我悲痛万分,一把火将所有医药书籍尽数烧毁,说完站起身来走了出去黯然神伤……!

他懂见面数,(家中有客人来,一进门他就知道你的来意,随身携带着什么东西等等),大凡遇险候危症讲究择日,如逢大凶大败日便不接诊,若外科筋骨破损的小伤则无需禁忌,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名噪一时,誉满乡野,陈公故去数十年后每当人们聊天提及他时依然尊称陈老先生,可见在人们心中是很受敬仰的。

曾有王氏,徐氏两位高足拜到陈公门下,学有所成后都曾任乡医数十年,陈公仙游后他的次子继承了部分医术,其它技艺均已失传,为表达对陈老先生仁心济世的医德特赋诗一首:

一碗水中起日月,

三尺桌前定乾坤。

精研岐黄通妙术,

自有善名满人间。

民间中医形象

孙宗春:居本地咸盈河村,原四川巫山人,今属重庆,性格开朗喜欢与人摆龙门阵,谈天说地,人称孙伯。青年时因躲避国民党征兵忍痛舍别妻儿,背井离乡沿途以做生意为名来到现咸盈村定居,懂风水,会武术,旁涉民间法教,通晓易理“跨门数”,兄弟四人,其父在清朝末期考过朝廷武状元,他本人也深得其父真传。

那年时任咸盈管理区民兵连长林云海,虽与孙伯年龄相差较大但依然交为挚友,两人经常一起谈笑风生,林自认年轻本力过人,且训练有素,一日与孙伯聊天谈论功夫,正血气方刚,说的兴起,欲与古稀之年的孙伯比试,就说孙伯,听您总说练过功夫,今儿我们来试一哈,于是来到门外院坝,拉好架势,说道孙伯您来,孙伯说:那你注意我来了啊,林只见眼前一晃,下半身两腿便飘了出去,孙伯瞬间一把扣住手腕拉了回来才幸免摔下高坎,林被摔的四脚朝天,爬起来说话结结巴巴:孙…孙孙伯您这是…是…是南拳啊,其实林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拳,慌忙中便说是南拳。如今林云海七十有余回忆起当年情景还历历在目,侃侃而谈,说孙伯速度之快劲力之大少有人及。

孙伯习医前是民间道士先生,平时在家种地养羊,若有老人辞世,就会帮忙做超度之类的法事,有一年他姐姐家的孩子不幸夭折,他在家里帮忙做法事,听到家人撕心裂肺的哭声,心里很难过,悲伤中顿有所悟,他想我为何不学医?这样我就可以跟人家将疾病伤痛治好,这不就能避免很多不幸的事情发生吗?于是再也不做道士了,而是拜了一位有名的老医生开始了学医生涯,几年后学艺有成,出师时按照传统师承礼仪师傅要盖卦封赠,孙伯用了一百三十三块大洋谢师,在那个兵荒马乱,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能有一块大洋都是稀罕宝贝,更别说一百多块,毫无疑问这个数字是对医术的绝对肯定,这也说明此人的技术不是市井流医所能比的。

出师后的孙伯深藏不露,平时既不炫耀功夫,也不谈及医学,初来咸盈村的时候也无人知他懂医,只知道是个生意人,恰逢一年夏月同村一张姓大伯劈柴被斧头砍伤小腿,血流不止常见草药不能凑效,众人手足无措,恰逢孙伯路过见其血流如注,便用手随意在地上摸点泥土碾碎后往伤口处撒了几下血立止,众人知其身怀绝技,交谈中才知其精于医道,逐尊称为孙郎中,从此传遍乡里,从这个时候开始便陆陆续续有病人来家中求诊,他也就逐步开始坐堂看病,采集中草药,请木匠打造药柜,但凡病家有请,无论贫富远近,咸往诊治,一心为民,从不计个人得失,深受敬重。那时公社干部让其独自行医,还给他个人特批几分“自由田”专门用于栽种草药。

孙伯在小儿科方面颇有建树与心得,宗阴阳五行,明生克承制,擅长推按秘诀,与常见推拿不同,为其祖传及师承,经他融合,独创“单兵救主”推拿术,那时常有医者辩证不明,补泻不分,推拿出错俗称反经,导致小儿“闭窍”说不出话来,不超七天者经孙伯用手法可复原,超七天者无效,有一木匠林氏之女,病后被一龚姓医生推拿后导致闭窍哑口,五天后来找孙伯,孙伯看了后说你怎么才来?都五天了我也没多大把握只能尽力一试,紧接着一番推拿揉掐按摩后小孩就逐渐恢复到能说能笑了,为表达谢意特制作了一张木梯和两把水桶作为礼物送给了他。

那年代小儿经常因外感病没及时治疗发展到重症热毒入内或者其它原因出现惊风,寻药不及时,常用推拿加灯火一次可愈,称灯火有拔山之力能迅速扭转病势,回阳救逆。在医疗条件和交通不发达的过去农村用传统中医方法挽救了很多的垂危病症,深得当地人的尊重,那时候水痘流行,俗称烂痘子,常有孩童晚期病势危重热毒攻心多致不救而夭折,孙伯过来后若能治疗及时多能十救七八,实为一方之福。

他能预知失去治疗机会的病人死亡时间,因民间有“医家不能给病人送终”的禁忌之说,故衍生出寄生死这一法门祝由之术,通晓这门技术就可避免给病人送终的事情发生,一般危重患者来人请他出诊,他通过旁观测物,严重的还会问卦,通过这种方式他就知道是否能救治,若不能救治,他说什么都不肯出门,实在没法推脱的他去的时候在进人家门的时候随意用手掌在人家门上一拍,然后再进去看病,就这简单的一拍里面却是大有乾坤,这样当他本人在这个病人家里只要没出门病人就始终有一口气吊着,但是只要他一出门走一段路到了什么时辰,该病人就断气了,这个技术是比较高深的,他时常颇为得意地说我行医几十年从来没有给病人送过终。

孙氏精通四诊,尤擅脉法,断病奇准,常说:医鉴奇书,救生慈航,心得秘授,正宗岐黄,望闻问切,四诊最详,鉴形知病,如见肝肠。

有一年邻县五峰有一患者托人请至家中看病,以近花甲之年的孙伯杵着拐杖翻山涉水来到患者家里号脉后告知家属病人肝脏尖端已在枯萎,需及时用药调治,经家属同意后他便遣方一首,并交代注意事项,但他不知这个病人是五峰县一官员之子,医院的高姓院长在现场同诊,听他如此陈述病情,不由得暗自称奇,知其深谙医道,欲邀请他到宜昌发展,并记下地址,孙伯回家后没过多久便收到一封信函,信中诚邀他去宜昌某院从医,并愿资助,但孙氏不为名利所动,一心只愿乐居故里,在基层为邻里亲友解病除疾,以终余年,毅然去函婉言谢之。

然而他经手的这名患者并没有通过治疗好转,而是在服药后不久就去世了,还惊动了公安局,公安机关派人过来找他调查,说病人吃了他开的药物后就死了,他当时大吃一惊胸有成竹地说我的药方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当时有宜昌某院的高院长在场看过所处药方没有异议,病人若是按方抓药服用的话会逐渐好转不会出现坏症,但空口无凭,只得随办案人员一起前往这人家里查证,到了患者家里药未服完,摊开药渣与药方一一对照,果然发现问题所在,原来处方中一味药物被替换了,处方中一味药物的变动关系着全方的走向,药物相互配伍起到的协同作用在重大疾病里面举足轻重,相反相激,相畏相恶,不得有半点马虎,经调查鉴定此事因药房失职擅自调换药物导致患者服药后病情恶化而亡的,与医者的处方没有关系,只是虚惊一场。往后些年每逢摆龙门阵提到此事孙伯笑着说幸好我对中药材鉴别性味归经配伍应用了如指掌,不然那一次恐怕是要吃大亏哦。

曾经有本村一姓林的人拜其为师,在大集体时期由于时间紧迫,该徒每次天黑过来求教,孙伯就在家里对他通宵达旦的闲扯,说自己曾经如何打强盗土匪,一招一式的比划,言其一步可去一丈开外,叫作“箭步”,一个讲的精神抖擞,一个听得津津有味,还时不时的捧腹大笑,把学医的事忘的九霄云外了,每次都以这种方式畅谈一宿,待天边破晓,林又不能耽误集体做事还得回大队,而孙伯就去睡觉,时间长了聊天空隙中也教一些简单的草木便方及部分的小儿推拿技法,至于其它技艺却守口如瓶,欲传我二伯杨华友,因二伯当时是过继在他膝下作为养子的,然而二伯却对木工情有独钟,心无旁骛,对医学不闻不问,还爱广交朋友与民兵连长林云海,关家坡徐氏三人结成兄弟。后来七十年代末因打猎不幸意外早逝,孙氏万念俱废,只得由我父赡养,并嘱咐我父亲,今后娶妻生子第一胎必是男子,如参军不能当号手,学乐器不得吹唢呐,我父皆谨记在心。

晚年时请邻村高级木匠王育明给他做棺木,王育明因排行老三人称三木匠,技术高明,精于设计,最懂造桥建房,一天吃过饭闲聊的时候,孙伯就问:三师傅您看我还能管几年啊?三师傅笑着说:那你还有好几年呢,只是这副棺木你是用不上的,众人一脸诧异,孙伯说我一不卖二不借怎么不是我的?三师傅默而不语,果然没过两年我二伯因意外早逝,此棺木就归于他了。

我不由得惊叹民族传统技艺中也是暗藏玄机,只要善于探索观察都能看出苗窍端倪,并不止于医药矣!孙伯亦在八十年代初病逝,弥留之际只见他靠在床头似睡非睡,双手紧握拳头向前挥打,似乎是与人搏斗一般,几分钟后只听见阁楼上如有人踩翻一块木板发出很大响声后孙伯驾鹤仙去。

土家族草药郎中

陈明鉴:居本地咸盈村,原走马江口人,为人诚实守信,晚年修善积德,颇有文字功底,青年时就读私塾,有一字不识去讲台请教先生,因教书先生靠在椅子上打瞌睡,于是就轻声的问道:先生这是一个什么字?先生默不作声,于是又问了一遍依然没有回答,于是用手一摸身体都冰冷了,原来先生在课堂猝死了,从此想到了疾病的可怕,唯有学医可保身长全,只得退学跟随当地一较有名气的张姓医生学医,该医有一治伤绝技,叫做生肌水,不管多严重的刀斧或者跌扑损伤,筋断血飞,在未伤及脏腑的情况下,他手端大半碗水,用手在碗里抓水往伤口这么一抹,伤口就逐渐合拢生肌了,既不流血也不痛,堪称一绝,但是该医生带徒严厉喜欢训人,时常用旱烟杆敲击徒弟脑壳,青年时的陈公不堪受气,心想我艺还未学成,倒被你敲傻了,不学也罢随即退学。

后来抗美援朝战争打响,有学长问想不想参军?不知听谁说的参军在部队有饭吃,没加考虑便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初为尖刀连作战士兵,因懂医后期调为随军医护人员。经过两年九个月的残酷抗战,最终取得胜利,转业返乡后在湖北省中医进修学院进修一年,医院药房任职一年,后知青下乡,被下放到基层任乡医,知医期间结识孙伯,经常与孙伯交流医术,还学会了部分孙氏推拿与针法,大集体时期生产中以指代针救活昏厥者多人。后来孙伯为其牵线搭桥说媒与同村沈氏结为连理,育有四子一女。

陈公与我父亲关系密切,常常在我家彻夜谈天论地,谈及抗战事迹历历在目,说自从踏上战场的那一刻我就没想着活着下来,虽然我们胜利了,但是牺牲了不少战友,枪林弹雨,冲锋陷阵,敌机飞过来轰隆隆黑压压一片,就像一群乌鸦,炮弹如冰雹,机枪一响罪恶的子弹如雨点,战士们一排排的倒下后就没有再站起来过,可它就是不点我的名,讲到此处我能看到他眼中的闪动着泪花,当他熟练地唱着团长给临阵编排的顺口溜时:“坦克车,乌龟样,翻了一辆又一辆。飞机好像群乌鸦,掉了一架又一架。步枪配备三连发,开枪就问怕不怕?(因志愿军装备差,每次只能打出去三发子弹,发出的声音酷似在问美军怕不怕)美军武器最精良,连声回答怕怕怕”(因美军装备好,机枪是连发的,所以说成是怕怕怕)。我从他眼中看到了军人钢铁般的意志和不服输,不怕苦,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精神,可谓一身肝胆生无敌,百战灵威如有神。

他常常晚上与我伯父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讨论中医学,愈说愈兴奋,我在一旁聆听,尽全无睡意,在我两个月大的时候他看到母亲怀抱中的我甚是喜爱,连声说道这孩子长得好,皇帝相。古人云:冥冥之中自有安排,缘分促使他主动提出做我干爸,我父亲欣然答允,这一认便是二十余个春秋。

记得有一年补锅匠谭某,在队里补锅,突发心绞痛,疼得满地打滚,邻居急忙叫来陈公,他看后曰:铁蛇钻心症,速从针灸盒取三枚长针,刺心窝中脘穴处深一寸疼立愈。

陈公一生命运坎坷,因受排挤丢掉了医疗工作,次子和第二子成年后都因意外离世,仅靠部队转业补贴维持生计,年轻时曾多次写信给国家领导人要求解决住房问题和生活困难,第一次回信写到:“陈明鉴同志,来信已获悉,请您与湖北省组织部直接联系”。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去相关部门。

第二次上面直接派人来了解情况后问他是否愿意去交通部门任职,当时他觉得党如此照顾关心我,还给安排这么好的工作,异常激动,一时说不出话来,心里想表达,可嘴巴张不开,舌头捋不转,来人连问三次他均未作出答复,以为他精神不正常,只得离去。

第三次上面来人是零三年左右的时候,当时陈公已经七十多岁了,拉着他的手说:战争年代,您战功赫赫;和平年代,您深藏功名、初心不改,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抗战老兵全国为数不多,您反映的住房问题有子女的需子女解决,至于转业生活补助国家有政策规定零八年后会统一调整。

陈氏笃信佛道命理,他常说抗战胜利后转业回乡时曾遇到一老人给推演命理一直推到七十八岁就不再推了,说七十八岁以后就没有了,后果然应验,病逝于二零零七年冬月,寿年七十八岁。

临终前恰逢我返乡忙去探望,见他气弱游丝,但得知是我后又长了几分精神,说道这把你关心了!我观他面部气色有黑气从耳目鼻下来逐渐入口,知其寿元将尽,只能尽力鼓励他打起精神,排除心中杂念,不要有心理负,乐观是最好的灵药,要时刻相信自己一定会战胜病魔,以免加重病情,他微微摆动着骨瘦如柴的手说:我已有一个多月没吃一粒粮食了,每日只饮独参汤,维持元气不散,我现在是“马倒禄尽,气竭身平”,没有几天时间了,每个人都要走那条路,我并不害怕死亡,天寿有长短,时运有高低,非人力所能左右。又告诫我要认真学习,将书中理论融会贯通,不怕吃苦,将来一定前途无量。

停顿了片刻又说要喝水让我拿着他专用的茶壶喂了几口水,喝完后还嘱咐我要把壶嘴盖好免得滋生细菌。生命到了最后一刻依然还有良好的卫生意识,是一般人做不到的。因外面下雪,他说天气冷你去火炉烤火吧,出门前我说过两天再来看您,没想到两天后他便匆匆西游,走完了他遗憾而又光荣的一生,这次简单的谈话竟成了永别。

光阴似箭,转眼陈公已故去多年,每逢忆起他的教诲仿佛还在昨天,曾指点我推按精义:“点阑门,通建里,泻去肚腹诸般积”。“是结不是结,先放带脉穴”。“腹胀水分多得力”,“幽门进,金门泻,两胁痞积是要决”,一年之气二十四,开额天门宗此义。自古阴阳数有九,额上分推意无异。又说病人脏腑精气败绝后,会在面色上呈现出来,细心体察必有所得,等等教导之言还在耳边回荡,常说:传统医学,博大精深,渊源流长,奥妙无穷尽,看病要因人因地因时,三因制宜,人与四时社会及自然合而为一,息息相关。为医者须继承古训,弘扬祖国医学,要敢于探索,更当孜孜不倦以求之,以救民众之疾苦。

多想还能再一次听到他老人家的声音,可现在却连他的背影也看不见了!

现在县政府建立了抗美援朝纪念馆,采访了多位志愿军老战士,如明鉴公还健在的话该有多自豪啊!

回想陈公昔日之情节,历历在目,故择其平生二三小事,跃然纸上,借以遥寄凭悼之哀思。

陈氏荣归龙飞凤,

响水洞边话孤穹。

当年一声惊雷动,

奋勇追随彭老总。

抗美援朝猛斗战,

冲锋陷阵建勋功。

枪林弹雨飞虎将,

一支红梅立山峰。

晚年行医积功颂,

深研灵素明医宗。

妙手回春烦心用,

犹如枯木把春逢。

民间中医形象

王祖鹤:本地响溪坪村人,师从陈香庭,为人和蔼可亲,风趣幽默,能言善辩,巧舌如簧,喜欢开玩笑,除业医外,还任当地红白喜事的支客师,逢取亲时称为压礼先生,与其它支客师都管先生辨答自如,数十年从未败阵,每逢取亲临行之时,在主人的盛情挽留下,他便说一字谜与主人:“夕上又加夕,言身又寸立,王字加一点,大字去一笔”,多谢主人,趁主人亲友还在思索话中之意时,他一行人早已远去,岂不知谜底他早已随口说出。

王老业医六十余年,记得小学时期同村一刘姓女同学臀部生一疱疖,俗称吊毒,有碗口大小,红肿疼痛,因医院就医,又甚痛苦,坐卧不得,家人只得请教当时年已七十高龄的王医,在听病人自述后,即叫刘女站门外空地不动,以菜刀一把围绕脚划一圈,接着用酒瓶一个,随后号字施诀,用刀背击破,口念一声好,告知可回家,待日落时疱疖就痛消肿退了。七八十年代的乡村多发疱疖,痒子(淋巴结炎肿大之类的疾病)初发时红肿疼痛,在初期未化脓时王医均用类似的方法愈人无数,后期化脓后配草药外敷均痊愈。

九几年的时候有一年冬月同村王姓男子给年仅两个月大的婴儿喂一颗橘子瓣形状的水果糖,因才两个月大不会吮吸,一不小心滑到嗓子里卡住了,孩子当即呛咳不止,哭声微弱,气息急促,脸憋的通红,家人迅速带孩子徒步赶往王老医生家,老先生看后问什么时辰发生的,在家人告知时辰后,结合来的时辰这么一测,稍微沉思了片刻,便点头嗯了一声,说不要紧,可见其为陈老先生一脉相传,遇到险症时还讲究择日定吉凶,王老随即取瓷碗一只倒少半碗净水,左手三指托碗右手持决在水碗上虚号一字,同时口中念念有词,如此一遍后逐让孩子饮此水,就在王医将碗中的水喂完时孩子即哇哇大哭起来了,气息也顺畅了,家人焦急的心也都放下了,一个劲的感谢救命之恩。王医一生光明磊落,医业由其长子继承,于二零一五年与世长辞,享寿八十余岁。

徐寿庭:本地芹草坪人,师从陈香庭,据说还跟师与治癫捉邪久有盛名的端公林育之学习过部分术法,有一年本村另一徐姓老人,患肝腹水,一日病发吐黑水小半盆,已到两本飘摇,元阳垂绝之危象,医院抢救丝毫没有好转,医院下达病危通知书,告知情况不乐观,令速拉回家准备后事,家属无奈只好返乡,眼见气息尚存,只好请邻村徐医一试,徐医把脉后说此症并非无药可医,还可救治,随即谴方用药,命急煎频喂可保万全,但告知五年后再患不可救,患者服药后,危象得解,几经调治身体逐渐好转已无大碍,徐老是匠人,一生乐于助人,不辞劳苦,病愈期间还帮人修建房屋,然五年后因劳累过度致使病发而卒,真如徐医所言。

医院仪器检测无差,医院医务人员一见便知是出自徐医之手,现徐医还健在,但已有八十多岁,因年事已高在乡里颐养天年,时常有疑难病人在他处治疗不效的情况下都会前去求治。

民间中医诊所

李云成:本地响溪村人,后移居咸盈村红中崖山脚下,生于傩戏世家,掌坛师(傩戏为古老民族戏曲,被誉为戏曲之祖,又称中国戏曲活化石,常作酬神还愿之用,现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李氏善绘画,在其作品中常见有水陆全图,以及人物花草,飞禽走兽,他还通晓道教天地幽冥阴阳布局,雷霆三十六部神将且能绘图,会梅山教收兵发将,抗战时期曾捡到一根日本军用腰带,借此找民政部门说曾参加红军抗日,这是缴获的战利品,因一次战役时与部队走散后一直没能找到只好留在家乡,经工作人员实地走访,又有此物为证,特签发一证书上面写到“今确定李云成同志为红军失散人员”,加盖公章,终有幸获得每月三十元钱的生活补助。

有一年野猪泛滥成灾,有一彭氏女子家人捡到一头野猪,抬回家煮了满满一锅,女孩儿的奶奶疼爱孙女,便给小孙女夹了一块瘦肉让她慢慢吃,不料在吃的时候因为烫嘴囫囵吞枣般的咽了下去,却不小心被里面暗藏的一块骨头碎片卡在喉咙里面,吞之不下,吐之不出,家人让她大口喝水,吞饭,拍后背,捶胸脯方法用尽都不好使,那时当地交通不便医疗条件有限没有好的办法,拖了半天颗粒未进,但是能喝水,无奈之下只好前往相当坪村找陈香庭老先生,恰好路过这李云成家歇脚喝水,李氏问你们这上去有什么事啊?彭女就说了原因,李氏笑道不用去了,你孙女没吃东西,年纪又小山高路远体力不支,这事不用慌张我有办法,接着吩咐老伴生火做饭,只见他用碗在水缸舀少半碗水放桌上,再取竹筷一根,在门槛上斜着砍成九节长约半寸多,两头有尖,放在水碗里,先凝神默相片刻,再左手持三指托碗,右手持剑诀于水碗上虚写字符同时口中念念有词…,写完念完一气呵成,随即令孩子将碗中之水连筷子喝下去,彭女看碗中尽是竹筷,看着都怕,怎么敢喝,李氏见其疑虑,说:你不敢喝?那我喝给你看,说完端起碗来咕噜咕噜就喝下去了,接着又依前法弄了半碗递给彭女,她这才敢接过碗来慢慢喝完,顿时觉得喉中畅快无鲠,彭女大喜忙问竹筷呢?其孙女说竹筷入口下喉的时候就没有了。

此等技艺少有人会,名九龙水,据说有大九龙,小九龙之别,大者化铜铁,小者化骨鲠竹木异物,与其相似的还有,化骨水,鸬鹚水等等,余习医时问我师傅李氏有无传人,欲学此技以救急,师傅说有但不知是何人,恐早已谢世。李氏一生清贫,夫妻相伴到老,九十年代初其妻病逝,李氏从此忧忧寡欢,每日作画供在坟前以诉思念之情,后于九十年代中期病逝。

九龙水施术形象

聂祖周:本地咸盈村人,聂氏为人热情大方,性格憨厚善良,同辈人常称周哥,文革时期被戴上保守派帽子兼成份不好常遭批斗,后一直行事谨慎,因对人常笑脸相迎,人送绰号罗汉,聂氏擅治眼疾,无论何种原因,或目生蟹睛,或云翳遮睛,或白云穿河,或硬物打伤红肿疼痛,或怕风流泪等等不论内因外因,顷刻间手到病除,效如奔马,我妹小时候在灶头看母亲炼猪油,被滚油炸开溅入眼内,顿时红肿,疼痛哭喊,母亲忙带去请周哥看眼睛,因家就住在附近,我便在一旁观看,只见聂伯取一兰花瓷碗在水缸里舀半碗水,左手持三山决端碗,右手持剑诀于水碗上如写字一般的比划了着,口中念念有词,默诵完后,在大门内用中指点水朝门外弹三下,然后在门外点水朝屋内弹三下,再走到大门后面点水朝门后弹了三下,然后用水对着眼睛弹三下,如此四次做完后眼睛的疼痛感瞬间就感觉消失了,真是看眼如神灵,效如汤泼雪,事后我问妹弹水后有什么感觉,她说非常清凉,就像有风吹的感觉疼痛不适瞬间消散。

我父亲在青年时有一年腊月三十过年,突患眼病,两眼红肿如铜铃,流泪迷糊还怕光,疼痛难忍,恰逢聂伯去堂兄家团年,我父亲期盼他初一能回来,等了一天没见聂伯回来,眼病发展丝毫没有好转,已经不能分辨男女了,到了初二就更加严重了,当时父亲心里闷闷不乐,心想年纪轻轻还未成家就要双目失明了,难过之时黯然泪下,等到初三就完全失去了光感,恰逢初三早上聂伯回来了,他看后说这么严重你怎么初一不去找我,都到了这个样子我都没多大把握了,但是我会下功夫用心给你看的,此次治法与平日略有不同,只见他在门外烧了一叠纸说是“请师”,他看着纸钱焚化完后就说我师傅来了眼睛有救,然后开始如同之前的方法用了第一遍疼痛流泪就开始好转,中午第二遍红肿也消退了,晚上弄完第三遍后等到八九点钟就基本痊愈了,事后他让父亲买了一双袜子,并说不是我要,说是给师傅烧过去的。

聂伯一生愈眼疾无数。不分寒热虚实,轻者当时消退,重者不出一天痊愈,且分文不取,唯有一次邻村一铁匠的夫人眼疼难忍,求他医治,他说你这个我看不好,因为没有药了。其实说没药是假,故意不看是真,后来他才说因过去成分不好,想起那铁匠文革时期曾把他当作地主阶级的批斗之苦,一直耿耿于怀,后来该铁匠之妻的眼疾终因久病无医而失明了。

周伯看眼睛的技艺我父亲我堂伯等多人都曾多次找他传授,他皆严词拒绝了,问其原因就是曾给一人治愈眼疾后路过他家门口因口渴难耐讨碗水喝那人居然不给,从此觉得学这技术有什么用?你替人解除了病痛到头来还无人记你恩情,发誓此技再也不传人了,学会无益,晚年时只告知我父亲,我姑,我叔三人,说我走了以后你们自己和家人如有眼病,只需回忆一下我的样子,口中默请我帮忙看看眼睛就好了。直到如今但凡眼睛不舒服时,按他说的试之皆灵验如神。

聂氏一生清贫孤独,膝下无子,由其堂兄照顾,卒于一九九五年五月,寿年七十余岁,弥留之际见他左手拇指从子掐至酉后登仙而去。

风云变幻几千载,此生无悔咸盈人,时光阅人无数,山下的一届布衣郎中,不图名利财色,甘愿在这幽静的青山绿水间做个不染尘嚣的山人,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健康。

总有人误以为,我们这短暂的一生,已经站在人类文明的顶峰了,通晓这世间万物之理,却不知道,在我们普通人的认知之外,还有太多太多难以解释的事情。

本章节简述几位艺人前辈,随意采撷其生平临证之小花几朵献给读者赏析,这些技艺也早已随着前辈们的离去而永久的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如不加以传承和保护民间还有诸多医药绝技和民族传统技艺也终将退出历史舞台而消失殆尽。中医药文化和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五千多年的瑰宝和精髓,此刻正如风中残烛,但我始终相信,一个民族的未来始终根植于对传统文化火种的传承中。

余略举数例看似神乎其技,经考证实属民间法教祝由科,是历代先辈们的智慧结晶,是超世界的尖端科学,勿一概以迷信而论,存在的即是合理的,各位看官读者“余妄且言之,汝姑且听之”。虽言唯心论不可不信不可全信,但一派学术能传承千年,必有可用之处,临床对于外科部分伤病确有实效,能手到病除,余业医多年屡试不爽,不知原理几何。我们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老一辈没做到的,希望年轻的一代能够完成,很多未解之谜就留给后人去探索吧!

余承习医道,师从陈明鉴,谭绍定,吕长善,陈会甫,伯父杨华达的口传心授及数位民间异人的传教之恩,在此一并致谢!

鹤峰风景

第四章

《民间武林人物轶事》

佘飞武,下坪乡东洲河人,是当地一代武术名家,其劲道可力发千斤,他儿媳与我外婆是亲姊妹,我伯父少年时学医就寄宿在他家,据我伯父回忆说:每晚与佘公同铺,房间东面是一木制床,西头角落有一柜子,上面放着一盏油灯,每次睡觉时他就问伯父说:你躺好了没有?躺好了我就吹灯了,伯父回答说躺好了,只见他抬起手,用手掌往下这么一摆动,油灯如风吹般的瞬间就灭了,每晚如此,这最短也有一丈开外的距离就这么一招手就能灭灯,其功力深厚实属罕见。

佘公的授艺恩师一共收了九个徒弟,艺满出师按规矩师傅要试探功夫是否学到家,于是端起一杯茶,往板凳上这么一坐即稳如泰山,然后让九位徒弟逐个击打三拳,前八位打完后,手中茶杯晃都没晃一下,轮到佘飞武打了,飞武仅打了两拳杯中的茶水就被晃得洒满一地,师傅站起身来说道:飞武啊,还有一拳你就留着不用打了,我有几句话跟你交代一下,今后遇事不到危及生命的情况下切莫动手,也不得到处显摆炫耀功夫,更不得持强凌弱,欺行霸市,你可记住了,嘱咐完,佘公便拜别师傅回家去了。

回家后佘公谨遵教诲从来没有在人前卖弄,与人交往都是满面春风,热情好客,以德待人,一生中仅显示了数次武艺,仅让对方知难而退,从来没有动过手。

那时候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扩充兵员,到处强行抓壮丁,当时的政策是三丁抽二,二丁抽一,但是上面交给下面的任务必须完成,一天没抓到就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很多符合要求的青年男子到处躲征兵,被抓者就意味着生离死别,有钱的人交钱买通关系,托人送礼说几句好话也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时候有句话说:“有势有钱,全家团圆,无钱无米,壮丁是你”,是对抓丁贪污现象的真实写照。很多人根本没有战死沙场,而是死在了国民党腐败的制度上,贫苦老百姓为了不被抓只能东躲西藏,有家不敢回,有田不敢种,惶惶不可终日,有的人在深山一躲数月之久,更有甚者为了不被抓只得含泪自残,剁掉几根手指,这样就能免于被抓了,我外公有一次被抓后,用绳索捆住双脚从山上顺着山路一直朝山下拖了一里多路,后背皮肉都磨掉了,当他们拖到树林边的时候恰好绳索松了,外公趁机爬起来钻进丛林才侥幸逃脱。

佘公膝下育有四子,正是抓的对象,有一天见一伙身穿军装模样的人里拿着绳索,直冲他家而来,佘公一看就明白是来抓丁的,急忙让四个孩子全部躲在阁楼上不作声,自己就在下面守着,围着房子来回走动,不一会这些人就到了院子里一看没有人,就直接进家里搜,佘公并没有上前制止,待他们全部进了家门后,他站在房屋的一头运足气力,浑劲全身,嘿的一拳打在柱子上,顿时房子咯吱咯吱晃了几下,屋顶瓦片哗哗作响,被震得七零八落,那伙人慌忙退出门外一句话也没敢说,就灰溜溜的跑掉了。

那时候有个外乡的煽匠经常在乡下走村串户给牲口做绝育手术,这人会些拳脚功夫,颇有气力,经常在众人面前卖弄劲力如单手端石磨,端石槽,在哪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还向主人家索要油米钱财,还要好好招待,如有怠慢不周便会在阉割时做些手脚,经常出现没阉干净,甚至死亡的情况,有人找他理论,他便开始耍横甚至恶语相向,人们忌惮他会功夫,也不敢怎么样,嘴里不说但心里却是厌恶至极,他每次来的时候刚到村口就开始吹响随身携带的小号角,这有一天他又来了,正好我外婆也在他妹妹家玩,佘公平时为了生计四处奔波从未碰到,恰逢这天佘公在家,早就听邻里说过此人的事了,心里打算治他一治,于是就站在外面邀请此人到家里坐喝杯热茶,此人也不客套便随佘公进屋,他坐了一会便开始讨口气,试问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佘公在一旁并没有理会,他坐了良久见无人搭话,心想着看主人有没有留客的意思,便试着说不坐了我得走了,说完停了几秒就站起身来,佘公在旁边坐着便说:您不急,财不生忙人,等一会吃了饭再走也不迟,说话间伸出右手就在他膝盖上方轻轻一按他腰都还没站直便又坐了下去,这简单的一按其实用了很重的劲力,他勉强坐了半分钟又起身要走,佘公说不急,又同样这么一按,他又坐下去了,就这样连续按了两次后,可能他实在承受不住了,起身就欲夺门而出,佘公也立即起身一把抓住手腕,在旁人看来就像是留客的意思,就这么用劲一捏,此人疼得差点喊了出来,佘公随即便放开了,只见他手腕处凹进去了四根指印,然后掀开裤管一看膝盖上方按的地方也是茶杯口大一块紫色瘀斑,心知肚明主人功力深厚,也不敢多言,只得慌忙离去,从这以后再也没见他来过了。

话说有一年应上面邀请佘公一起押送一批待处决的暴动骨干,手脚都铐着的,半路到了吃饭的地方,工作人员就打开手上的镣铐让他们自己吃,到了准备吃饭的时候佘公或许是有意显露身手,刹一刹他们的锐气怕他们起心捣乱逃跑,于是就悄悄抽走几双筷子藏了起来,到了吃饭的时候,有人说这还差筷子啊?佘公回答道:那我去找,他早看到楼顶上方铺的有细竹条,便不慌不忙走到中间的空地上,突然拔地而起,腾起一丈多高伸手从房梁顶上抽出一根竹条砍断后就当作筷子使用,众人看得目瞪口呆,吃过饭后便继续赶路,一直到目的地都没出什么事。

还有一次,同村一亲友割了两桶漆,一日他挑到集市上去卖,遇到一漆贩子看他人老实就花言巧语说你这漆成色不错,质量也好等等,一番说词能把树上猴子哄下来,意思是愿意出高于市场的价格买你手里的漆,他也倒不想要高价,能够按市场价卖了就满意了,经本人同意后,贩子就让他把漆帮忙挑到自家,眼看哄到手了,结账的时候却是低于市场价算的,他人虽然憨厚老实,但是人可不傻,心里就不乐意了,就说:我没想要你的高价,按原价给也行啊,怎么还低于市场价了,是质量问题还是什么意思?既然言而无信那我不卖了,说完就要将两桶漆挑走,这时候出来好几个人按着他扁担,漆也给提走了,钱也不打算给了,这是强买强卖啊,他知道人家有意宰他,争论了一番,差点挨了一顿打,眼看拗不过,好汉不吃眼前亏,我先走为上策,愤愤不平的回家去找佘公帮忙,佘公听说了事情的原委,就跟他一起赶到集镇去找他们,到了人家后,一进门佘公就坐在一个用石条砌成的高台火塘边抽旱烟一言不发,示意他亲戚问两桶漆的事,这回有佘公在旁边,心里底气十足,就说你们拿走了我的两桶漆,就要按市场价结账给钱,要么就把东西还给我,没想到他们不但不给钱,想拿回也不允许,还扬言要动手开打,这分明是强盗行为。佘公坐在一旁听的心里有气,他是习武之人,师傅授艺首传武德,于是开腔说道:天下哪里还有这个道理?做生意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天经地义,你们不给钱,货也不退,还要打人?我说打不得,免得断手断腿可不好,你们如果不信硬要打的话,那我先打一下,你们看打不打得,说完抬手就是一掌拍到围在火塘边的石条上,这一尺厚的石条瞬间就断成两截,这几个人顿时鸦雀无声,一改之前的嚣张气焰,齐齐赔礼道歉,口称失礼,有眼不识泰山,生漆我们按市场价照给一分都不少您,等称好斤两,算好账后一清点比原价还多给的有,佘公还礼说:我们为人处世从不占人分毫便宜,只拿该拿的,逐退还了多余的钱,踏步而去。

土家族传统火塘

他的小儿子佘建成是我外婆的妹夫,我叫姨外公,喜欢打猎,他从小也跟他父亲学过一些功夫,擅长左手出拳,走路带风,气力之大据说一拳就能致死,曾见他在房屋柱子上钉一颗长钉子,挂一洗锅用的刷把,然后在柱子另外一面猛打一拳能把刷把从钉子上震下来,其力道可想而知。

他纵身一步跳起来可从屋檐上拿下几块瓦片,我十岁左右的时候他每到秋冬季节,地里农活做得差不多了就会来我们这边亲戚家里玩个十天半月,与我父亲,舅舅和伯父们一起捕猎,常常聊天至深夜。

讲有一次农历冬月份在他老家那边跟几个好友一起围捕一头四百多斤的野猪,他在山顶把守着野猪的必经之路,猎人们称作进口,不一会猎狗将野猪赶了过来,他急忙抬枪扣动扳机,只听见砰的一声,野猪没打死,还大吼一声直接朝他冲了过来,俗话说,一猪二熊三老虎,野猪惹恼了脾气暴躁,尤其受了伤更加凶猛,威力全在嘴巴上鼻子像钢钎大树根都能撬起来,老猎人都经验丰富,他见势不妙,慌忙朝山下狂奔,野猪在后面追赶,由于山上没有大树,尽是手臂粗细的小树无处躲藏,脚下高低不平又跑不快,野猪在后面穷追不舍,他只能仗着功夫底子,脚下借力,上面一手抓这根树,另一只手又抓前面的树这样一根接一根的跳下山去,然而再好的身手也跑不过四条腿,这愤怒的野猪已经追到了身后眼看就要咬到了,恰好这时前面遇到一棵开水瓶粗的青岗树,大约一丈多高的地方有个树杈,在这危急关头潜能都被激发出来了,他鼓足气力一步跳了上去,野猪在后面也跟着跳起来一鼻子翘在了他的大腿侧面,落地后就逃走了,他跳上树杈后由于受到了惊吓没有发觉已经受了伤,蹲坐在上面喘气时听到有水滴在树叶上发出滴滴答答的声音,还以为是在下雨,抬头一看一轮红日照的眼睛都睁不开,心里正疑虑这没下雨啊,等慢慢回过神来感到大腿发热,心里一惊下意识的用手一摸看到满手全是鲜血,低头一看腿上一大块肉被猪鼻子从这边撬开了挂到了另外一边,血流如注,幸好还没伤着骨头,他赶紧吆喝同伴说自己受了伤,随后解下小腿上缠着几米长的裹腿布条,将这块撬开的肉搭过来复位用布条挨着一层层的缠好,同伴赶过来后才从树上把他接下来背了回去,不过这野猪也没有逃过他们的枪口,最后还是得到了,这伤总算没有白挨。事后只要谈到打猎,他就颇为得意地说如不是自己当时年轻身手敏捷,又遇到这棵树才有幸捡回一条命,不然入了它的口后果不堪设想。

那时候他要我们跟他学几手功夫防身,要求练武先练劲,可惜我们那时候年纪小吃不了那个苦,才练了十天半月两手肿得像馒头,疼的筷子都拿不稳,夜里两手发烧,实在坚持不了就放弃了,他那时候常说我虽然七十多岁了,但一二十岁的年轻小伙子七八个还近不得我身,我一只手提一个可抛出一丈开外,一直到八十多岁才故去。

民间高手形象

黄大杰,鹤峰县大五坪村人,功力深厚在全县领域久有盛名,传闻他每次进城时能把鹤峰县衙门前的两尊大石狮子抱起来换个方向,让狮子面朝衙门内,背向外,人们一看狮子转了方向就知道黄大杰进城了,他回去的时候又把两狮子抱起来摆正,人们看到狮子还原了,就说到:嗯黄大杰又回去了,因两石狮子每尊重千斤以上这在全县当时再无第二人有抱动千斤石狮的能力,所以他的大名人尽皆知。

有一年冬天下了一场鹅毛大雪,他出门办事酒喝的有点多,回来的时候已近黄昏他一个人翻山越岭回家,走到家后山沟一处大青石板的地方,忽然觉得路上方有动静紧接着一个硕大的黑影朝他扑了过来,他以为是头野猪,千钧一发之际来不及多想借着酒劲催动气力朝那黑影抬起一脚踢了上去,还顺势打出一记重拳,把那黑影打得如稻草垛子一般飞了出去,跌到路下就动弹不得了,他也没去查看是死是活,心想应该是差不多了的,再一看一只鞋也踢的不见了,这时天也黑了趁着大雪映出来的一点微弱亮光找了一圈没找到,只好光着一只脚走了回去,到家后告诉他儿子说刚在后山路边的一青石板处打死一头野猪你们去把它捡回来,第二天一早,他几个儿子便到后山去看,走到他说的那青石板跟前吓了一跳,这哪里是头野猪啊,这分明是一只烂草黄的老虎啊,躺在地上动都没动一下就死了口鼻还有血,显然是被强大的力量给震死了。旁边不远处还有一只老式的黄色牛皮钉子鞋,鞋底都踢断了,可想当时用了多大的力量。

老虎表示不服

他的徒弟林育厚,我父亲叫他厚幺叔,曾跟随他学了几年据说也有几手功夫,有一年冬天他过生日,亲戚朋友们都去给他祝寿,高山的冬天格外的冷,他们喜欢烧蔸蔸火,当晚亲朋好友吃过饭就围着火堆烤火,这时有个孩子拉着他母亲哭闹不止,他妻子见他没管孩子就不太耐烦的把孩子抱起来往他旁边随便一丢,这时候孩子一只脚不小心踩进了正在燃烧的红火炭灰里面,林育厚当时酒喝的有点多,但是酒醉心里明,急忙中一把将孩子提了出来才没被烫伤,只不过鞋子烧坏了,他顿时火冒三丈起身冲上前去,众人怕他动手赶紧抱得抱拉的拉,家人们说的说劝的劝,林正在气头上哪里会听劝根本拉不住,手往两边这么一挥,拉他的几人就被他放出的力量掀开踉跄后退好几米远所幸有墙才避免摔倒,他顺手抓住一把椅子提起来一抖,椅子靠背瞬间就折断散架了。

他旁边有一口直径两尺多的木桶,一寸多厚的木板,上中下有三层,打了三道箍,结实的就像铁通一般,下层与中间是猫窝,上面平时自己家人就用来当饭桌,他脚上穿了一双千层底的剪刀口布鞋,他提起脚一腿扫在木桶上轰的一声响,那木桶瞬间就裂成几大块飘了出去,把满屋子的人都震住了,都不作声,可能他是有意显露功夫,他露了两手后也就安静了跟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其实夫妻吵架越劝还越起劲,不拉反而还好了,通过这件事,能看出来他功夫非寻常人蛮力可比,得到过黄大杰的亲自指点。

老一辈土家族形象

伍极全,邬阳乡栗子村人,人称伍二爷,以速度著称,据说他在门外晒稻谷,斑鸠,麻雀来偷吃,他从家里出来麻雀斑鸠来不及飞走就被抓住了,那时人武部部长卢书喜年轻时到部队参军在特务连训练了八年,回来后专程找古稀之年的伍二爷比试,他一来就说伍二爷我这几年参军去了,在部队训练了八年,都说您功夫好,我今天就是来专门找您比试的,伍二爷说要的,我倒是想看看现在你们这些年轻人在部队学的是些什么功夫,我年纪大了不比别的,就试试你的手上功夫如何,接着就敞开肚皮说你抓我肚皮试试,若能抓起来就算你功夫练到家了,这卢书喜心想我一次五百个俯卧撑都不喘气,这抓肚皮还不简单,于是扎好马步将力量集中到右手,五指如钢爪一般,一把抓在伍二爷的肚子上,但是无论他怎么用力都抓不起来就像抓在鼓上一般,连抓几次都没成功,伍二爷说你抓不起来我的肚皮,那我抓你试试?卢书喜当即脱下衣服露出一身黝黑的腱子肉,八块腹肌如同铁板,摆好架势,挺起肚子,只见伍二爷伸出食指和中指在肚皮上这么一夹,就像夹菜那么容易,将肚皮夹起来拉的老长,疼得卢书喜龇牙咧嘴,放开后起了核桃大一个紫色包块,卢书喜点头说到,姜是老的辣,您功力过人还请多多指教。

这卢书喜刚转业回来在一个地方遇到几个小混混流氓要烟钱,他刚从部队出来血气方刚的年纪,哪里会畏惧这些人,严厉的呵斥了他们一顿,他们几个先是一愣,随后说你黄毛小子就一个人还敢这么狂,是不是要老子们打你一顿长点记性才知道规矩?卢书喜见他们如此嚣张二话没说,站在地上用脚尖在地上横扫一圈,把泥土都翻起来了,形成两寸深的一道圈,他站在中间说:你们只要把我打出这个圈,要什么我就给什么,这几人一看还哪里还敢动手,灰溜溜的掉头就跑了。

这伍二爷曾与黄大杰有过一次相遇,二人之前都只是互相听说高山有黄大杰,低山有伍极全,但是他俩也未见过面,互不了解。

一次有一家人办酒席,恰好他两位都在场,吃饭时坐同一桌经人介绍后,两人彼此打过招呼,礼貌性的问候了几句,随后伍二爷借故去上厕所,黄大杰也趁机出来在巷子口挡着,伍二爷出来一边系裤腰带一边笑,心里明白他想试功夫,但伍二爷深知黄大杰功力过人在自己之上若被抓住是脱不开身的,只得使出生平绝学,于是说道,那您准备好!我来了啊,黄大杰也知道自己在速度上可能不及这位传说中以快著称的伍二爷,但传闻归传闻总要比过才能下结论,随即拉开架势防守兼备,说了句好,您来,话未落音只见眼前人影一晃伍二爷就从他身下穿了过去,到了黄大杰身后,速度之快如利箭一般,黄大杰转过身来拱手说到:传闻先生身法超群,快如闪电,疾似飓风,果然不虚,佩服佩服!

伍二爷拱手还礼笑道说:多谢黄师傅手下留情,久闻黄师傅功力浑厚,能力动千斤石狮子,当世罕有,失敬失敬!谈笑间相邀又去敬了几杯酒,二人从此便成了挚友。

高手过招一试便知,二人就这简单的一场比划便试出了各自的深浅。黄大杰功力深厚但速度尚有不及,伍二爷速度虽快,但劲力稍逊于黄大杰。

据几位前辈生前说他们所练习的功夫叫作洪门斗打,融合了八极拳,与土家族民间功夫秘授练劲的方法互相融合发展出来的功夫,没有花架子只注重练习劲力和实战,土家族民间把学功夫称作学打,过去武陵山中多猛兽土匪,在哪个混乱动荡不安的年代,他们学习武艺用于保护家人和自身安危,出手非死即伤,但是他们一般武德休养较高,从不恃强凌弱,不显摆炫耀,不到关键时刻一般不会出手,有的人一辈子深藏不露少有人知。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有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总有人能去完成。

社会在发展,很多传承下来的东西早已被人们所遗忘,多数传统技艺也无用武之地了,若干人文地理传说也逐渐滑出了人们的生活轨迹越走越远了,

第五章

《趣闻杂记》

守猴子

过去农村以种地为生,当地主产土豆玉米红薯等农作物,山区多野兽,什么狗熊,野猪,猴子经常下糟蹋庄稼,有一户人家在山边种了一块玉米,长势很好,到了六七月的时候玉米也能吃了,俗言:动物知时节,这山上的猴子知道庄稼熟了都跑下了山,猴王带领着他的家族成群结队时不时的来掰玉米,主人翁一看这不得了,我家一年的口粮被你们掰了,我吃什么?家里好几口人呢!于是只得每天驱赶,这猴子它一见有人来就迅速溜到山上的树林里去了,等人一走它们马上就下山,着实让人头疼,没办法这主人索性带上火枪,在田边就着树杈搭了一个草棚白天晚上都住在里面守着,生一堆火,闲的时候坐下来嘴里叼一根旱烟杆,装上烟叶点火后吞云吐雾,把火枪靠在一旁,这群猴子看到有人在倒也不敢放肆,只好在树林里上蹦下窜打闹嬉戏,时间长了它们也不再怕火,还越靠越近,还时不时的蹲在附近的树上看这人点火抽烟,一举一动都都看的清清楚楚,有一天这人没发现有猴子的动静,以为它们多日没有收获已经转移了山头,自身因长时间窝在棚子里不舒服就去周边山沟里走走顺便找点野菜,猴群们眼睛挺精,它老远看到人走了,趁机跑下山来,首先爬到草棚里看稀奇,猴子天性顽皮,聪明又善于模仿,它们每天看到这人嘴里咬一根杆子还用火在前面烧,不知是个什么好玩的东西,于是带头的猴王把旁边的火枪拿过来,装模作样坐在地上把枪放在嘴里咬,另外的猴子拿着火堆上的火柴头在下面烧,这枪药都填好了,扳机上还装有引线,猴子虽然聪明但是它哪里懂这些,拿着柴火在底下像模像样的烧一不小心就把引线给点着了,可怜的猴王正咬着枪口呢,只听见砰的一声闷响,当场就打翻了,群猴们顿时吓得又叫又吼四散逃开,从此再也不来了。

猴子表示掰玉米我没参加

巧装茅人退盗贼

过去的农村除了种点地就是养几头猪维持生活,有那么一户人家种了一块玉米,等到玉米成熟的时候还要每天去巡察一遍看有没有野兽偷吃,但除了野兽偷吃外,还有那么一种人也喜欢顺手牵羊贪点小便宜,这不,有一天他发现有部分玉米不见了但是玉米杆还在,开始认为是猴子掰走了,于是就在田里用茅草扎了个假人披上蓑衣,头戴上一顶破草帽,到了晚上扎一根火把插在草人身上,用来驱赶野兽,黑夜里看上去活像一个手里拿着火把的人站在那里,过了几天他发现丢失玉米的现象依旧没有阻止到,这引起了他的怀疑,他在附近查看一圈没有野兽的踪迹。看到这茅草人面前有很多脚印和烟叶碎末,想必这人每次都掰完玉米临走时肯定都要经过这里来用火点烟,便心生一计,他把茅草人搬走,到了晚上的时候自己穿上蓑衣打扮成茅草人站在那里,手里拿一根火把,果然到了深夜有个人背着背篓在地理掰玉米,装的差不多了他走到这茅草人面前说道,谢谢茅大哥,把你的火借给我点根烟撒,这主人听他这么说,便把手里的火把向他递过来,用低沉的声音说道:你拿起去嘛,俗话说做贼心虚,深更半夜看到自己每天借火的茅草人突然说话了,顿时被吓得魂不附体,扔下背篓连滚带爬的逃走了,从这以后再也没有玉米丢失了。

稻草人/网络配图

《邪祟》

我十一二岁的时候有一次冬月份与我表弟一起在山上采挖草药山茨菇,那个时候一百多块钱一斤,一天挖一斤多没有问题,求财心切,我们在山里边走边找,即使汗流浃背,双手被荆棘刮伤都阻挡不了我们的脚步,生怕前方某个地方被人家捷足先登了,到了下午我们来到一处叫做软坡的悬崖下面,那里一条路叫作爬路,形容山陡峭走路像爬楼梯一样,我们就席地而坐休息了一会,这时我突然感觉头疼头晕,心烦想呕,我认为是肚子饿了顺便把人家地里的萝卜拔了一颗啃了半截,也无济于事,症状越来越重实在不舒服了,我就告诉老表说我们回去吧,然后他就顺着大路回家去了,我依然朝着家的方向走小路翻山过去,中途头晕眼花还在草丛里躺了一会,到家四五点多了,因为第二天家里杀年猪,我跟我母亲又去外婆家接舅舅她们第二天来家里玩,到了外婆家我外婆听我说了症状,信迷信按照风俗摆好饭菜叫饭,也不见好,再回家时已经黄昏了,由于不舒服我便早早的上了床,我似睡非睡到了大概十点多迷迷糊糊看到好几个穿着黑色和蓝色衣服的人拉着我的腿把我拖出去了,顺着白天走的路线从山上一直往悬崖哪里拖,开始的时候是往下方拖,然后斜着往上拉我感觉无法形容的难受和极度的痛苦,大哭大叫,穿过树林的时候我看到的大树伸手去抓想要抱住不想让他们拖走,但是大树和自己就像影子一样根本抓不到,一抱一个空,这时候我听到我父亲使劲喊我名字,可能听到我的哭喊声他慌忙起床到我的房间又吼又骂,用拳头在木板上猛烈的捶打边打边骂着说:你他妈的是哪个还不走老子就把你的骨头挖出来让狗啃,奇怪的是这一骂那些人突然就把我放了,我感觉身体瞬间从山上一下回到了床上,我本人也清醒过来了,衣服都被汗水湿透了,睁开眼看到我父亲在床前问我怎么了,我说他们把我拖走了,我父亲继续边骂边问我有没有好一点,我说除了感觉浑身无力非常虚弱外,其它的症状都没有了,我父亲让我把灯开着睡觉,我都不敢闭眼,过了许久实在太过于疲倦也就睡着了,就这样一觉睡到天亮安然无事,连梦都没有做过。

网络配图

《奇人异事》

本村村民徐新建,没有文化也不识字,特别忠厚,是个军人,当过李先念警卫员,由于不识字人又老实,就安排他送情报,说不识字不会泄露机密,后来参加抗美援朝胜利后转业回来在半路遇到个像叫花子一样的老人,那老人问他是哪里人,做什么去了的,他就如实回答,那老人听他说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军人,当即就表示要请他吃顿饭,徐新建说你个人都好像没得饭吃怎么请我?老人说这你不用管,然后问他想吃什么?徐新建随口说这年代有几个馒头吃就很不错了,只见那老人拿出一张包袱,放地上摊开然后将两只角对折,等了片刻再一揭开,里面有香喷喷酒肉,馒头,还有一大碗米饭,这徐新建不善言谈,也不懂这是怎么回事,只得跟着他一起吃,吃饱了,老人把包袱一收,问徐新建想不想学?他说想学,老人说学了这个下辈子要变骡子跟人家还的,因为享用的那些都是人家的,徐新建一听要变骡子,又改口说不学了,老人也没有多说什么,不学就算了,或许缘分未到,然后就分开了,后来徐新建回家说起这件事,大家都说他傻,这么好的事为什么不学?下辈子管它变什么啊,他只是摇头,憨厚的说我反正不学。因为那时候转业回来都给安排工作,但是他没文化,组织上只好把他安插在大队搞生产工作,天天借住在我们家楼上,每次开会他讲话只有两句,说:你有龙门阵,我有蛇门阵,龙是蛇变滴。

高人往往不露声色

《奇症怪谈》

常言道:人食五谷生百病,形成疾病的原因有因外感六气,有因内伤七情,有因饮食劳倦跌扑,此三因致病,或针或灸或处以汤丸便可渐愈,但有一种疾病在三因之外,今少有人知,古书载,精魅,邪崇,鬼杵之类。余曾遇一怪症,今将前因后果编写于此,以供同道探讨。

年冬,有湖北兴山一女子,现居海南,经朋友介绍联系到我,说她儿子多年来饱受怪病折磨,跑遍了北京,上海,医院经检查不出任何问题。但实际上却是病魔缠身,中西医看过无数,了无寸功,万分苦恼,我让她详细说明发病原因,看是否能从中找到蛛丝马迹。

她说那是年八月十五的中秋节,他父子俩在家阳台上拜月亮,因当地有中秋夜烧纸祈福的风俗,就将多年前装修房子多出来的一块玉石板瓷砖拿来铺在阳台上烧纸钱,等他们烧完纸后惊奇的发现石板上显现出一个跟月亮一模一样的图案非常美丽,她老公是广东汕头人,有拜神习俗,就将这个图案拿到当地一庙宇里面找人问原由,哪里的人七说八说告诉他这是个月亮的影子非常难得,他高兴坏了,拿回家就供起来,每天都上香拜它,这一拜就是好几年,直到他儿子读初二的时候每天都去接他放学的妈妈发现他儿子不太对劲,感觉有些精神恍惚,但也只是认为是学习压力大导致的,没怎么在意,谁都没有想到其它方面,但是后来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明显感到越来越不正常,直到年高考后就完全不对劲了,16年的时候就变的非常厉害再也没有办法正常的去读书了,之前非常聪明乖巧的儿子像换了一个人,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外出时走着走着就突然发疯一样的控制不住,狂走不止,面目变得狰狞恐怖,叫他也不答应,回家也不认识路,要么家人找到了接回去,要么几小时后正常了自己走回家,每天半夜一点左右他会在梦中大喊大叫,家人将他弄醒,然后问他怎么回事,他也不知道如何回答,云里雾里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声称自己已经结婚了,还有个十分漂亮的老婆等等,经常早上不起床,神情呆滞,面无表情的躺在床上,叫他起床时还会攻击人,严重的时候水米不进,眼眶深陷,十指形如鸡爪,她母亲既心疼又着急,但是又没任何办法。

这样一直到年九月份的时候,她母亲湖北兴山老家的一个小姨跟孩子外婆提到了这个事,于是她娘家那边就让她带孩子回老家找当地一个祖传的老师傅给看看,这老师傅看了后没有多说什么,随便弄了一下,然后跟着来到海南,到家后老师傅声称这个东西不简单,然后他用自己的方式跟它沟通,说这是个从阳化阴的东西你们把它拜活了,它要做你儿子的老婆,把他弄成了那个样子的,是来要你儿子命的,于是老师傅就将那个东西清理掉了,但她本人说从这以后家里就像唐僧取经一样一难接一难,她又找到这个老师傅,老师傅看后说它还有三四个同伙,然后又专门去海南处理了一下,从这以后这孩子的病确实就好多了,发作的频率也少了,发作的时间也短了,严重程度也下降了,半夜也不再惊叫了,之前一进家门就感觉被一种神秘力量笼罩,浑身起鸡皮疙瘩,恐惧害怕。自从那个老先生打理后那种感觉也消失了。

她咨询我,看是否有办法解决当下遗留的一些后遗症,但是我从没见过和接触这类病症,一时也不知道从何处入手,我根据所说症状与抑郁精神类疾病相似,只能从中医角度分析出发,处柴胡龙骨牡蛎汤与参术回阳汤化裁后内服,另外用朱砂,油菜籽,青木香,珠兰制成香囊佩戴,共凑安神定魄,逐邪杀鬼之效,一个星期后反馈有所改变,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坚持,只好作罢,说明了这个问题还是受情绪刺激,导致气机升降紊乱,阴阳失去平衡而成。

十五的月亮

抛开外邪,专求内因如坚持利用中医药调整是有转机的,余知医期间临床对西医说要终生服药的痛风和其它慢性病患者,辩证用中药调整屡治屡验,去年一女子患多囊卵巢综合征,医院说这病治不好,也不能怀孕,这让她倍感惆怅,后来她咨询我,我让她调整好心态,并用中药加工制成蜜丸服用两个多月就全部正常,并怀有身孕,我告诉她是个男孩,她不相信,说这你怎么会知道?我让她等到孩子出生时就知道了。第二年五月初六戊子日该女来电报喜说生一男孩,重八斤八两,全家高兴。

说明中医药对各种怪病,疑难病,慢性病都是有显著优势的。

因自身正气不足,外邪才有可乘之机,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外邪也必须通过内在因素才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如此里应外合最终导致怪病的发生。

看到这里我想起一句话:事出反常必有妖,当我们遇到一些奇异现象的时候还是不要去招惹这些东西,世间有很多事说不清,道不明,我们还是要有敬畏天地自然之心,始终要谨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上文所述具有明显迷信色彩,信者自不需多说,不信者也无需乱扣封建迷信帽子,所谓迷信也只是目前的科学还没发展到能够解释出它本质的时候,但并不代表它不存在。我岳母那一年出车祸前几小时,我一个人在房间突然有人在我耳边说你有个亲人要离开了,我四下张望又没看到任何人当时我没在意,直到晚上回家才知道出了事,虽经全力救治但第二天还是因伤重离开了,相隔千里为什么有人会提前预知?至今想不明白,找不到答案,或许这些事都可以用量子纠缠去解释。

文中人物与事迹全凭记忆旁搜博采一一整理而成,真实不虚,然毕竟学识有限,拙笔鲁顿,文笔难免是非。管窥之见,谬误遗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高贤读者不吝教言,批评斧正为谢,吾之幸甚矣!

壬寅年秋月

听雪堂主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36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