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艺一本书,带你重温江南老手艺人的风

2023/3/8 来源:不详

哪个医院治白癜风好 http://www.xftobacco.com/m/

01

唐朝宋之问的诗里曾写到:“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对于大多数背井离乡的人来说,故乡愈发成为一个回不去的地方。

而和故乡一起回不去的,还有过去的生活。

那种“小时候的乐趣”,大多只能成为回忆。

在今天,想起小时候,你会想起什么呢?

我想到的是学校门口吹糖人的小贩,走街串巷喊着“磨剪子唻~镪菜刀~”的大叔,还有“砰”的一声爆出一麻袋爆米花的大爷。

随着过去的生活一同逝去的,自然还有那些老手艺,以及靠老手艺生活的人。

02

现在的电商平台真的太方便了,足不出户就能买到一切,所以很少看到走街串巷的人了。

购物网站上有卖自制爆米花的,也很少看到卖爆米花的大爷了。

但是这种过去的生活,还是有无数人怀念。

而讲述江南老行当的《手艺:渐行渐远的江南老行当》则是对这种怀念的侧面体现。

《手艺:渐行渐远的江南老行当》(以下简称《手艺》),本书通过实地采风,为我们再现了江南地区的60多种老行当,比如篾匠、箍桶匠、鸡毛换糖等等。其中的大多数都被更先进的生产方式代替,只有少数留存下来。

从这个角度来说,《手艺》是对于江南地区过去的生活方式的追忆,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记录。

03

《手艺》作者王向阳先生是浙江浦江人,正宗江南人士,家里更是一门两代出了七个木匠的“木匠世家”。

家庭的耳濡目染,加上传媒人的职业特点,让他对于这些老行当和老手艺人有一种特别的感情。

《手艺》后记里的一句话,也许能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手艺人的出现:

家乡有句俗话,“学会一门手艺,抵过三石田地”,手艺人凭技术和力气吃饭,虽不能做财主,也不致饿肚皮,日子总比种田地的农民活泛一些。

全书记录了六十三种江南老行当,从技术含量较高、学艺时间较长、风险较大的匠作类开始(比如铁匠、木匠、泥水匠等),到加工类、服务类、文娱类和其他,分门别类地铺开了一幅巨大的画卷,为我们展示了江南地区的风俗生活。

(1)《手艺》展示了手艺人作为普通人的生活

有人说,江南之美,一半在烟雨,一半在夏荷。连唐代诗人白居易也忍不住感叹“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的风景美,文化底蕴深厚,所以才会有这么多才子佳人的故事。

而《手艺》则让我们在才子佳人之外,看到了普通人真实的生活状态。

艺术来源于生活,手艺人的出现,也是因为生活的需要。

《手艺》还原了手艺人的生活轨迹:学艺、出师、在乡间奔走(守店),没有华丽的语言,一切都是最朴实无华的呈现。

书中通过个人记忆、长辈讲述及大量扎实的实地访谈,书写手艺人的生活和命运,为我们再现了作为手艺人的酸甜苦辣。

以前有句俗话说:穷不读书,富不学艺。因为学艺是很辛苦的,一般的家庭有点钱的,舍不得让孩子吃这个苦,是干不了这个行当的。

成为手艺人辛苦,做手艺人,更是辛苦,风里来雨里去,很多都是风餐露宿的。

有的手艺人,甚至还“一人多能”,会好好几门手艺,只为了能多赚点钱家用。

这一刻,手艺人呈现出了普通人的烟火气。他们为了生活、生计,用自己的手艺,扛起了养家的担子。

(2)《手艺》展现了手艺人作为匠人的专业性

《手艺》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本手艺人的故事集,也可以看做一部纪录片。

做手艺人不容易,但是很多手艺人却“做一行,爱一行”,他们用自己的手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别人的生活添砖加瓦,虽辛苦却甘之如饴。

在阅读过程中,我总是被这些手艺人感动,他们的守时,他们对于工作的认真、精益求精,无不让人感叹。我想,他们是可以被称为“匠人”的。

总说“高手在民间”,这些古老的行当、老手艺人,用自己的劳动,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创造了无数可能。

这些手艺人,值得一声称赞。

本书花费五年,多次修改。而此次的修订版在初版(年)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修饰润色,不仅增加了老手艺人访谈对象,而且搜寻方志史料,为每种行当都增加了民谣、民谚等传统文化的内容,并在各篇首增加了凝练手艺精髓或点破行当辛酸的竹枝词。让我们能更贴切地体会手艺人的不容易。

04

有人说,岁岁年年,手艺人游走于乡村,像火把一样,温暖并照亮着一个又一个村庄。他们是村庄流动的血脉,打造着乡村的卑微与神圣,粗陋和质朴。

而《手艺》,可以称得上是对于这些手艺人的集体致敬。它帮助我们重温了江南地区那些过去的时光,也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一份保留和记录。

时至今日,这些老行当大多已消失不见,而这份记录会让这份文化被更多人看见和传承下去。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36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